招商局董事长秦晓2001年调任招商局,此后7年来,秦晓掌门的招商局集团迎来了新的腾飞。
上海证券报:为何说近年来招商局所有的重组、调整、发展工作共同的愿景就是“实现招商局第三次辉煌”?
秦晓:招商局的第一次辉煌是在成立之初的晚清年间创造的。中国现代企业的诞生、发展、成长是和招商局分不开的。第二次辉煌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创造的。
再创招商局的第三次辉煌,是我们的梦想,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是有责任的,也有机会把这件事情做好。用这样一个思想作为激励,凝聚公司的力量。招商局已经在中国近现代工商企业发展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期,面对加入WTO的极好机遇,国家又支持国有企业加快发展。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再创招商局第三次辉煌。
上海证券报:为何在第一个再造工程之后又提出“新的再造工程”计划?
秦晓:到了2006年底的时候,招商局第二阶段的战略已经完成,下一阶段该往何处走?综合判断,招商局认为:未来五年,从外部宏观形势上看,中国经济虽可能有所调整,但总体上仍会继续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集团各主要产业所在的行业虽然可能会有短期的能力过剩等问题,但总体上仍会处于增长的态势,仍有市场扩张的空间。
从招商局内部看,在前三年发展所奠定的基础上,不论是从投资能力、管理能力,还是从经营潜力上,都还有继续以较快速度发展的条件。结合上述判断,招商局集团在2007年年初的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再造工程"的战略,希望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招商局,把招商局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和谐企业。
新的再造工程,不仅只要求在财务指标上翻番,而且希望竞争力能有所提高。同时,也提出来要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将“和谐企业”与“竞争力”同时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
上海证券报:公司走出去战略进展如何?
秦晓:比走出去更准确的描述是国际化。现实来看,中国已经有相当多的国际性大公司进来竞争,比如港口业,有新加坡港务公司、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和迪拜国际等国际性大公司。尽管港口在中国,但油轮运输全是国际化的竞争。又如金融业对外开放,招行也处于国际竞争的环境下。
第二方面,从产业布局和产业链的角度,需要走出国门,比如中国和东南亚的经济一体化步伐很快,东南亚作为经济区域有些产业需要规模化的,他们不少半大不小的企业需要和中国经济一体化,比如银行、保险、航空、通信等,中国首先要具备这个条件。港口业我们已经在越南有很大进展,银行我们收购了香港的永隆银行。
走出去需要考虑海外环境、政府监管,国内环境也都需要我们适应,国家的鼓励政策会有影响,另外也可能会碰到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问题。
在积极投资国内码头的同时,招商局开始尝试将码头业的拓展步伐迈向国际。2007年4月,招商局与越南航海总公司签署合作备案录,共同投资建设越南大胡志明市的边亭金星深水港。初步规划首期投资3亿美元,将建设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项目总投资将达到10亿美元,包括6个集装箱深水泊位、物流仓储及相关产业。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越南集装箱枢纽港口。
上海证券报:从行业细分上看,招商局未来的发展战略如何部署?
秦晓:招商局从2004年开始启动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投资,公司随之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从2004年到2007年四年间,招商局总投资506.3亿元(包括购地支出164亿元),其中交通及相关产业投资占55.17%,金融产业投资占8.3%,房地产业投资占33.04%,即在三大核心产业的投资占到了三年来总投资的96.5%。
招商局希望通过这些投资的实施和完成,将使核心产业的规模、布局、效益以及整体竞争力都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具体而言,就是使得招商局集团在港口、公路、能源运输方面成为规模、效益领先的经营者;在金融、地产、物流上成为有较好效益、有特色、有品牌的经营者;其它的领域也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中等规模,有良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