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以来,在“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目标下,我们确定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政策基调。在具体的政策组合上,一方面,通过对成品油、电力价格等价格控制、人民币加速升值等政策措施,以期实现物价特别是CPI的控制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严格控制信贷和货币供应等政策措施,来控制投资的反弹、过热。
但是,我们也看到,经过今年以来的实践表明,这样的政策组合已显露了很大的缺陷或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品油、电力价格等价格控制措施并不能减轻我国当前面临的价格上涨压力,居民价格上涨的预期依然较强。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成品油、电力价格等价格管制所存在的弊端是相当明显的。首先,助涨了浪费,不利于节约能源和鼓励创新,与建设创新型社会和节约型社会战略是背道而驰的;其次,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供应不足,使得能源供需缺口日益扩大,油荒和拉闸限电等现象迅速蔓延;再次,数千亿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收,已严重侵蚀了政府财力,实质上是补贴了富人和外国人;最后,国内外之间巨大的能源价差,为国际资金进入我国进行能源套利提供了绝佳机会,而我国国民财富的大量流出,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第二,人民币加速升值带来大量境外资金的流入,以信贷、货币控制为主的从紧货币政策使我国企业面临了巨大资金压力,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减速风险。
今年4月份,我国外汇储备增长744.6亿美元。其中,贸易顺差为166.8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76亿美元,简单计算的不可解释性外汇流入达501.8亿美元。前4个月,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高达2283.9亿美元,按照1:7的美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直接增加人民币货币供应量高达1.6万亿人民币左右,从而使我国货币供应量面临高速增长的外在压力。
但是,在大幅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严格控制信贷的货币政策作用下,4月底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仅为16.9%,M2经5月末大幅反弹已达到18.07%。另外,5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为14.86%。
这样的货币政策操作结果是:外资持有大量人民币,而我国居民和企业(尤其是企业)的人民币资金却十分短缺,相当部分企业面临巨大资金压力,解决新增就业主渠道的我国中小企业承受了更大的资金压力。
特别是在当前我国银行信贷规模增长被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持续、大幅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促使我国银行资金日趋紧张。数据显示,5月末,几家大型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称“超储率”)已经降至1%以下,个别股份制银行甚至在5月末还出现了超储率为负的情况。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在5月末的超储率最低的是降到了0.62%,最高的也仅为1.96%,多家银行低于1%。另外,个别股份制银行的超储率甚至降到了-3.5%左右水平。
第三,人民币快速升值,对相当部分出口企业形成了巨大压力。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对降低出口企业利润的负面影响,这一情况已经在我国沿海地区出口加工企业中得到迅速蔓延。
鉴于上述分析显示,如果我们还继续坚持这样的具体政策组合,我国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将大大提高。因此,眼下我们必须对这样的具体政策组合进行重大调整。
首先,必须坚决、有序地推动我国的成品油价格、电力价格和资源税等改革,逐步理顺能源、资源等价格关系。在价格改革过程中,一定程度的价格上涨是必然的,我们必须理性对待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问题。
其次,适当放松货币、信贷控制目标;必要时适当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
第三,取消利息税,包括居民储蓄存款利息税和企业债券利息税。
第四,将对生产者的巨额补贴转为对城市和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贴,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