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时事
  • 7:特别报道
  • 8:金融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产业·公司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股金在线
  • B4:股民学校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营销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6 月 3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特别报道
    浦东瞄准两大金融创新业务 区域金融竞争升级
    夯牢“实体金融”基础
    依托陆家嘴 浦东首涉金融城类业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夯牢“实体金融”基础
    2008年06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于兵兵
      ⊙本报记者 于兵兵

      

      “20世纪30年代,上海拥有远东地区数量最多的银行、保险、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是公认的远东金融中心,现在说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其实只是找回原来的位置而已。”谈起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上海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施海宁不无骄傲地说。

      1991年春天,邓小平在上海考察期间表示,“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对这一席话,上海人至今记忆深刻。

      历史表明,每一个超级经济体的崛起必然带来金融中心的涌现,从这个意义来说,2006年起跻身世界第四位经济大国的中国,诞生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必然性已经形成。

      在上月举行的“2008陆家嘴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一个城市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拥有与国际接轨的法制环境、开放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健全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对国际金融人才的吸引力等要素。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上海的金融业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这一番表态,被上海业界视作其国内金融业龙头地位获得肯定的最佳诠释。

      另有专家认为,目前制约市场发展的关键依然是金融制度的改革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等。只要保证上海成为人民币金融中心,一旦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上海将毫无疑问成为继伦敦和纽约之后的另一个8小时时区的全球性金融中心。

      今年3月,华尔街最赚钱投行之一的贝尔斯登轰然倒塌。受次贷危机影响,该公司三个月内账面缩水420亿美元,并最终被摩根大通收购。此后,国际金融业开始反思现代金融机器所制造的奇迹是否符合真实的经济发展规律。

      有报告称,2007年,美国金融从业人员占所有公司雇员数额的5%,其利润在最高峰时却占40%。这一对比即是国内众多都市瞄准金融产业的原因,也昭示着金融本身潜在风险的增加。杠杆操作、债务证券化、众多衍生品的对冲等,令金融利润与金融风险同步激增。“当舞曲已经停止,舞步却依旧,所有问题都将暴露。”一位金融评论人士曾言。

      面临国际金融困境,国内政策层相对乐观。“和国际上的虚拟金融不同,我们国家目前还是实体金融。”天津市副市长崔津渡表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内基础金融市场发展不足,衍生品市场推进缓慢的现状,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中国免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

      有关专家认为,欲成就区域金融中心地位,上海及众多热衷发展金融业的城市,除继续完善市场体系、优化信用环境、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加强人才培养外,还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美国次贷危机中总结出一些教训,不要在金融产品创新中进行盲目跟风,要想好如何在产品推出后优化后续管理,加强监管能力,防止恶性对冲等金融风险,在保护金融安全的情况下,令中国的资本市场真正融入国际竞争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