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应对粮价上涨负责
报告称,美欧推广生物燃料,才是影响粮食供应和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报告称:“如果不增加生物燃料比例,全球小麦、玉米的库存量将不会明显下降。其他因素仅能温和的推动粮价上涨。”研究显示,在2002年至今年2月份,粮食价格已经上涨了140%。报告同时评估称,能源和化肥的上涨仅占粮价上涨幅度的15%,而生物燃料占了粮价涨幅的75%。
近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以美欧国家为首的一些农产品生产大国开始加速使用玉米、植物油等农产品生产生物能源,以应对不断高涨的油价。去年底,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新能源法案。新能源法案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乙醇的使用量,使其到2022年达到360亿加仑。欧盟也已经宣布希望在2020年前用生物燃料代替10%的运输用燃料。
目前,随着粮价的不断上涨,人们对生物燃料的态度已经从几年前的狂热转为质疑,甚至公开指责。今年5月初,世行行长佐利克在墨西哥访问期间表示,粮价高企的局面会持续到2015年左右。佐利克认为,美国在确定将大量农作物投入生物燃料生产的政策时,应考虑到粮食价格飞涨对全球贫困人口的伤害。目前,日益高涨的全球粮食价格,正在威胁8亿多人口的生存问题。佐利克本月1日还敦促即将出席的八国峰会的领导人立刻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应对国际粮价和油价飙升问题。
生物燃料扭曲粮食市场
报告还指出,生物燃料的生产在三个方面扭曲了粮食市场。首先,生物燃料的生产导致获利方向由粮食转为燃料。据了解,目前美国三分之一的玉米已被用来生产乙醇,欧盟近一半的植物油被用来生产生物柴油。第二,农场主被鼓励将土地用来进行生物燃料的生产。第三,生物燃料的生产推动对粮食的金融投机行为,导致粮价继续飙升。
据世行此前发表的报告称,近两年来,全球食品价格整体提高了80%左右,与平均涨幅仅为20%的肉类产品相比,小麦、玉米、大米等主要粮食价格分别上涨了152%、122%和100%。
受多方因素影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3日出现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行情。当日,尽管美国国庆日长周末假期即将来临,场内交投清淡,但小麦9月合约仍以每蒲式耳8.875美元报收,上涨7.25美分。其余月份合约分别上涨3-8美分不等。而受需求强劲推动,加上期末库存吃紧忧虑,当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连续第五个交易日创出新高。收盘前大豆8月合约创下每蒲式耳16.52美元的历史新高,最终以16.49美元报收,上涨9.5美分。
报告称:“若非生物燃料推广,全球小麦和玉米的库存不会那么明显地下降,而其他因素导致的粮价上涨则应该较为温和。”
一方忙开脱一方忙应对
《卫报》称,世行报告将加大美欧政府的压力,因为美欧国家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削弱对石油的依赖,大力发展生物燃料。有业内高层消息人士称,这份报告于4月完成,之所以没有发布,是为了避免令美国政府难堪。因此,此前美国政府估计的生物燃料在粮价上涨中的影响还不到3%。
对于生物能源所面临的质疑,布什不仅表示仍支持发展生物能源,还称乙醇工业对粮食涨价的影响不大。他甚至表示,就是国际粮价再涨,也不会停止发展生物能源的步伐。此外,布什还将粮价上涨与印度等国需求联系在一起,但世行报告称“发展中国家的收入迅速增长,并未导致全球粮食消费大幅上升,因此不是粮价大涨的主要因素”。
面对粮价高涨,一方在不断为自己开脱,另一方在积极想法应对。在亚洲,为了控制国内市场的谷物和家禽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印度决定,从4日开始到今年10月15日,禁止玉米出口。印度商业和工业部说,禁止玉米出口,是政府为了进一步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措施。印度政府今年年初就开始禁止小麦、大米和食用油等食品的出口。在拉美地区,生物燃料生产大国巴西也于3日正式启动了“收获更多粮食计划”,斥资约81亿美元帮助农业生产家庭,鼓励农业生产。(柯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