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专栏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信息披露
  • B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披露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8 年 7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金融
    二总部低调落“沪” 众合保险上市前扩张提速
    农行强化下半年信贷管理
    博弈央行 银行流动性受困盈利压力
    震后四川德阳
    首家保险公司开业
    中信嘉华银行:
    内地房地产市场冷却
    源于限制第二套房贷
    摩根大通:近期加息机会非常小
    丁志杰:加息或许有助于抑制热钱的流入
    渣打人民币借记卡业务
    系统获验收通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丁志杰:加息或许有助于抑制热钱的流入
    2008年07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但有为
      ⊙本报记者 但有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8日独家提供给上海证券报的文章指出,为了避免目前流动性管理陷入恶性循环,需要重新搭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利率政策工具的作用。他认为,加息或许有助于抑制热钱的流入。

      丁志杰指出,种种迹象表明,上半年境外热钱流入剧增很大的原因是国内企业和机构到国外去找钱,利用各种渠道从海外融资来缓解资金压力。充分发挥利率政策工具的作用,让实际利率恢复到正的水平,同时适度放松行政性的信贷限制,使更多的资金需求从正规的金融体系得到满足,非正规市场上的借贷利率下降。

      “如果热钱瞄定的是非正规市场上的高利率这一判断成立,那么加息会使热钱套利的空间和机会减少。这样,加息不仅不会刺激热钱进一步流入,反而会抑制热钱的流入。”文章认为。

      文章同时指出,目前实际利率水平为负,低的实际利率使资金需求依然旺盛,流动性冻结和信贷控制很难完全控制通胀。而信贷控制使得很多企业和机构转向民间借贷等非正规融资渠道,导致一些地区民间借贷利率超过20%。这不仅造成市场分割和人为的不平等,也导致热钱流入。如此一来,流动性管理陷入恶性循环。

      他进一步指出,这也是为什么管理部门不清楚热钱流到哪里去的原因,因为这部分境外资金实际上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而不仅仅是过去关注的股市和房市。

      丁志杰认为,加息会使央行冲销成本上升。从实际利率来看,加息还有较大的空间。

      目前央行票据的发行成本已接近外汇储备的收益,即使不考虑人民币升值因素,加息可能使央行冲销亏损的风险上升。加强和财政部门的协调,找到妥善处理冲销亏损的解决途径,能增强央行运用利率政策的积极性和灵活性。

      他还认为,当前滞与胀的风险并存。政府应把治胀放在首位,同时兼顾防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