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翔
英国约克大学经济学博士
现任教上海大学
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资本市场上的马太效应体现在很多方面,有一个方面对我国众多投资主体尤其中小个人投资者来讲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个人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的角色定位。是为刀俎,还是鱼肉?对每个市场参与者而言,谁都希望自己是前者,然而现实却往往不遂人愿。
资本市场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场所,把自己的财富投入到这个市场,没有一个理性人是希望赔钱的,大家都抱着盈利的希望,而且常常还是很大的希望,但是结果却往往总是有一些人,不,相当一部分人很受伤。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商品市场,在那里,买方与卖方可以通过交换来增进各自的福利,从而实现帕累托改善,达到双赢(win-win)结局;资本市场上的买卖双方通过对虚拟财富交易,而这从整体看来是零和博弈 (zero-sum game)。简言之,交易双方中一方之盈利,必为其对家(counterparty)之亏损。通过对西方成熟市场过去几十年的实证研究,学术界普遍认同一个实证现象就是资金规模小的参与者在资本市场上往往扮演了“鱼肉”的角色。而我国资本市场上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这个现象要比西方国家还要显著。不管市场震荡是牛市还是熊市,抑或是上蹿下跳的猴市,从相对收益率和绝对收益率来看,受伤的总是资产规模较小的中小投资者。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资产规模的约束限制了个体投资者有效的资产配置。理论上,投资者可以依据宏观经济周期和自身的风险偏好及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把自己的财富配置在多种资产种类之间,以达到盈利避险的目的。但是,因为中小投资者的资金有限,往往不能对很多资产种类投资。比如目前欧美市场风行的alpha 投资,即通过对以对冲基金(hedge funds)为代表的最新出现的另类资产种类(alternative assets)进行资产配置,为客户提供绝对的收益。无疑,这种绝对收益率对投资者,尤其是熊市中的投资者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但是,这种另类资产的投资门槛往往很高。在美国,投资对冲基金的资金下限一般为50万美元。而在我国,最近推出的基金专户理财,适用的服务对象一般在资金规模1500万人民币以上。更大的资金规模,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资产选择,也就提供了更广阔的投资空间。这种优势,自然是资金有限的中小投资者所无法企及的。尽管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尽人皆知,可是对于全部身家只能买一个鸡蛋的中小投资者,承担不对称的系统性风险便成了他们不得不做的一个选择。
其次,资金规模的不对称往往伴随着信息的不对称。在市场上搜寻、筛选、获取信息是需要成本的,且往往超出了中小投资者的承受范围。显然,资金规模越大,单位资金所承担的信息成本就越小,这也是资本规模效应的显著体现。在获取信息并对之深入挖掘开发方面,毫无疑问,大型机构要比中小投资者有更大的优势,进而使其在市场上拥有更多的优势。
为了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不控制住这种大鱼吃小鱼的马太效应是不可想象的。一个成熟健康的市场,意味着多层次与多参与群体。如果放任这种马太效应的存在,那么必然会造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恶果”,导致一些超级机构最终一统江湖,操纵市场。上周市场广为传播的基金互相砸盘追杀的故事,不过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大机构垄断的一个反应罢了,店大欺客,哪里都是存在的。应对的办法就是引入竞争,让中小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笔者前段时间应邀为某商业银行的高端客户开了一个理财讲座,参加的客户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是:面临沪深股市这大半年来的大跌、通货膨胀、楼市告急,该去投资什么品种?因为当前银行和其他机构所提供的理财产品早已无法满足他们哪怕是资产保值的要求了。市场渴求新的投资产品。
从监管的角度看,首先是要规范现有的投资机构,一定要坚决打击操纵市场的行为,其次是引入新的参与主体,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为资本市场引入新的动力。再有就是加强信息披露,尽全力增进市场的透明度,规范信息的发布渠道和程序,降低信息的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
尽力减少资本市场的马太效应,是我国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藏富于民的一个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