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宦璐
18日,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公布关于中国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三方汽车零部件争端的终审裁决报告,裁定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措施违反贸易规则。裁决报告与今年2月向当事方散发的中期报告(初步调查结果)内容一致,基本上支持美欧加的观点,认为中国对超过整车6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征税的做法对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歧视,因此违反相关贸易规则。
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首次在贸易争端中败诉。按照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中国有权就专家组的裁决结果提出上诉。上诉将由世贸组织的上诉机构来处理。但著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称,即使上诉,回旋的余地也不大了。而独立汽车分析师钟师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这就是国际规则,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但他认为该裁决对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影响不大。
商务部相关官员表示,“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方面的政策是在两年前制定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外国车商在中国提高国产化率。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整车和零部件的税差规避海关监督、偷逃关税的行为,也是打击非法拼装、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措施。
贾新光称,假如此次败诉之后,中国政府修改“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方面的限制或者再缓两年实施,对欧美这些豪华厂家可能确实有好处,它们可以不用达到这么高的国产零部件比率,意味着成本降低。也有利于厂家自身的滚动发展。因为他们盈利之后,才能扩大规模,当它有了一定规模之后,再去做国产的零部件,可以让它们有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这对消费者也有好处。
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院研究员、外资部主任马宇则认为,作为国家的一项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目前这项政策在WTO遇到这样的问题,政策制定者是需要重新审视的。实际上,考虑一项国家的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行业发展,为了让本国的国民、消费者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政策只是一个手段,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才是目的。中国已经是WTO成员国,也是实行市场经济,WTO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整个规则的基础都要求公平竞争,尽量不使用一些行政手段扭曲贸易、扭曲竞争。
但更值得忧虑的是中国在世贸大环境的博弈中,下一步应该怎么走?贾新光认为,自从江铃陆风在欧洲遭遇“碰撞门”、双环汽车“抄袭门”之后,中国汽车工业的“先头部队”已经和欧洲的汽车业“短兵相接”,正是欧盟感觉到了中国的威胁,他们会在零部件反倾销、知识产权、关税等六大方面与中国展开谈判。“正如目前正在进行的韩国和欧盟自由贸易谈判,关键问题也是汽车关税。很可能未来贸易战的矛头很快就将转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