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股市对宏观经济政策走向,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敏感。从“双防”,防通胀、防过热,到“保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投资人对高层领导最近在东部地区的密集调研,以及期间发出的政策信息,特别关注,并对宏观调控的可能变化,似乎也有某种期待。
然而,尽管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的情况比预期的要好,但是由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十分复杂,经济政策的调整空间非常有限,而经济增长、就业、进出口、投资、消费,以及热钱、资本品价格异常波动等七大因素,对宏观经济政策构成的掣肘作用,更值得观察。
首先是经济增长的影响。上半年我国GDP增长10.4%,而CPI上涨7.9%,GDP跑赢了CPI。这是在遭受多重灾害冲击下获得的成绩,既超出大家预料,也非常不易。特别是这个速度已基本回归正常水平,接近潜在增长能力,表明经济过热风险已经得到释放。这是很值得肯定的。但作进一步分析,一季度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二季度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整个上半年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这种回落幅度是否有下滑过快的危险,需要高度警惕。因此成为影响经济政策微调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是出口和就业的影响。为什么把要出口和就业放在一起呢?这和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相当一部分外向型企业面临的困境有关。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长21.9%,回落5.7个百分点;进口增长30.6%,加快12.4个百分点。如果说,从总量上还看不出太大问题。那么,从进出口增速倒挂,以及大量外向型企业面临本币升值加速、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压力,就凸显出问题来了。而外向型企业不仅有经营问题,还有就业问题,尤其是与大学生毕业等新增就业人口碰头,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压力就更明显了。
再次是投资与消费的影响。投资与消费本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两驾马车。自2006年起,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从今年的情况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比上年同期加快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2.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0%。数据显示,城乡居民的消费增长势头不减。但是如果考虑居民收入增长及物价上涨因素,这种势头能否持续,也是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关注的问题。
而从投资情况看,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3%,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9.5%、26.6%和26.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同比加快32.0个百分点。这个数值表明,对农业的投资明显加大。而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2.4%、35.3%和28.6%,中西部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这样一种投资结构,对稳定全局有导向作用,但其即期效益如何也是宏观经济政策要关心的。
最后,再看虚拟经济这一块,主要是“热钱”和资本品市场问题的影响。“热钱”的涌入和资本品价格波动,例如股价和房价的波动,是今年上半年社会关注度最高的经济话题之一。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比上年同期加快33.4个百分点。6月末,外汇储备1.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5.7%。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3.9万亿元,同比多增1.58万亿元。
在出口增长回落、进口增幅加大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居然大幅增长,同期存款额也超常增长,说明什么呢?说明流进国门享受升值和利差的“食利热钱”在明显增加。而股市以48%的跌幅异常波动,则预示着资本品在遭遇异常打压之后,将会面临“食利热钱”的顺势投机,以轻巧手段瓜分现有投资人的资产。由此来看,如何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保障国内大多数投资人的投资资产不受侵害,也是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关注的目标。
总体上看,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制约,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总量上进行变动的空间很小,只有对结构上的病痛实施活血化淤,才能解决日益突出的局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