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专版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1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专栏
    南北信任缺失 全球减排难为
    危机总是
    下一个黄金时期前奏
    车到东京没有路: 单向日本壁垒深
    美的经济学
    与经济学的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车到东京没有路: 单向日本壁垒深
    2008年08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鸿斌 沈飞昊
      ◎陈鸿斌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辑室主任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资金、人员和信息等要素早已在超越国界自由流动。然而,却有一个经济大国的国内市场却相对非常封闭,外来投资欲进入这个国家面临诸多制约,到处显得碍手碍脚。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日本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日本缺乏能源和资源,虽然有1亿多人口,但其国内市场仍相对有限,所以日本实行的是彻底的两头在外战略。也就是从国外进口能源和原材料,通过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制造出价廉物美的产品,并通过向全球推销这些产品,确立了其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诚如30年前一句广告语所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里所说的丰田车可以理解为一度如洪水般畅销到全球几乎所有市场的日本产品。在产品走向世界的同时,日本的投资也理所当然地出现在世界各地。日本在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其决心也是毫不动摇的。其间即便与美国等国发生贸易摩擦甚至一再出现贸易战也在所不惜,因为非如此日本就别无生路。

      然而这几乎就是日本所推行的对外开放的全部内容了。众所周知,对外开放应包括两方面,即走出去和引进来。战后60余年来,日本在走出去方面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引进来方面却实在无法令人恭维。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数据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截止2006年底,日本引进的外资占其GDP的比重仅为2.5%,而英国为44.6%,法国和澳大利亚也都在30%以上。

      日本这样单边开放的理由,一言以蔽之:为了保护本国市场。

      由于日本的市场非常狭小,所以始终非常担心外资进入会冲击本国市场,对本国企业产生负面影响。迄今为止,日本通过诸如《外汇法》、《矿业法》等一系列立法措施,对电力、通信、铁路等127个行业限制外资进入,去年又将飞机、武器、人造卫星和可转用为反应堆的产品列入限制目录。在所有这些领域,外资的比重如欲超过10%,必须事先向东京政府申报。如对日本电信电话公司,规定外国人拥有的表决权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在广播电视行业,外国人的持股比重不得高于20%。对于海运船舶,则规定其三分之二以上的官员必须由日本人担任。在航空业,外国人的表决权也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公开的理由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持这些行业的秩序。除此以外,日本还有不少看不见的壁垒,使外国企业很难打进去。

      前不久就有一场轩然大波:一家持有日本电力公司9.9%股份的英国企业要求将其股份增持为20%。今年1月中旬该英国公司提出了申请,日本政府经讨论后于4月中旬“建议”该公司撤销申请,但遭到这家英国公司断然拒绝。因为在它看来如果就此打住的话,则日本的电力行业今后就很难吸引外资,而日本的消费者也只能继续支付高昂的电费。日本政府看到对方无意就范,于是便不再那么温情脉脉,于5月中旬命令该公司停止执行该计划,如违反命令则可能被处以3年以下徒刑。不过这家英国公司并没有被吓倒,它不甘罢休,准备申请复议,如果仍不能获准,则准备通过行政诉讼渠道状告日本政府。日本这家电力公司在全日本拥有67座火电站和水电站,目前还在建设核电站。虽然这家英国公司明确表示“将不对核电站及其基础设施行使股东权力”,但日本政府仍担心此举会影响“公众生活”。这家英国公司还打算让欧盟委员会关注此事,因为在他们看来此举妨碍了日本与欧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活动。而此前的另一案例也已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家澳大利亚基金为了取得东京羽田机场公司20%的股份,由于不动产不属于法律限制对象,日本国土交通省曾打算通过修改法律对此说“不”,但此举甚至在自民党和日本政府内部也未能获得支持。因为以事后修改的法律来适用事先提出的申请,显然不合法律程序。

      考虑到日本的这一做法在国际社会所引发的反响,日本政府已建立了一个机构,专门讨论此事。该机构针对英国公司的上述案例提出,日本今后必须将其限制外资的范围和根据明确向全世界做出说明,不应过度控制外资对日本企业的收购,力争到2010年使外资占GDP的比重翻一番,也就是提高到10%。即便达到这一目标,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仍有很大差距。事实上,如今这一差距仍在继续拉大。

      虽然日本政府一再表明“日本市场一点也不封闭”,但这样的表态丝毫无助于消除外国投资商对日本的不信任。外国投资商如今的关注对象不是日本,而是欧美和中国、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没有外资进入所带来的竞争机制,日本经济显然是难以呈现活力的,也无法有效防止其地位持续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