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
  • 8:路演回放
  • A1:市场
  • A2:证券·期货
  • A3:基金
  • A4:货币债券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圆桌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3:产权信息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广告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圆桌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圆桌
    求解中国小企业融资困境
    “利”字揭秘小企业融资难
    ■专家声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求解中国小企业融资困境
    2008年08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邹 靓
      张大伟 制图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邹 靓

      对话嘉宾:

      江苏银监局局长 于学军

      山东银监局局长 周忠明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杜晓山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汤 敏

      国泰君安宏观经济分析师 伍永刚

      说到小企业融资难,上自中央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下自商业协会、金融机构,无不言其“难”。即便在金融业发展百年的发达国家,仍将此作为无解之题。那么,所谓世界性的难题究竟难在何处,开放竞争中的中国小企业融资又是否难上加难呢?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在全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金额仅14.7%,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通过自筹或者地下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全国工商联的相关数据还显示,过去三年间,虽然全国信贷总量在增加,但是中小企业所得到的贷款占比却一直在缩小。

      然而,随着以保发展、控物价为主要内容的“一保一控”成为下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积极的信号正在频频传来:国家发改委联合有关部门正积极推进小额贷款业务;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提出增加对小企业的资金支持。

      求解小企业融资难困局的努力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 小企业生存危机下的信贷困境

      2008年实施的从紧货币政策,对生存本已艰难的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近日传言,为缓解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难的问题,人民银行拟在年初设定的信贷额度基础上增加5%。经央行权威人士证实,该项政策已开始落实。部分地方金融机构也已获人民银行核准,以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增加信贷规模以支持小企业融资。

      

      整体危机暴露

      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石油、黄金、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连番上涨,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剧。人民币持续三年行走于上升通道,外贸进出口企业艰难维系。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处于生产链条弱势环节中的大部分小企业在夹缝中生存。

      “能熬得过去就是胜利”,这是在小企业间流传甚广的一句口头禅。然而,“要熬得住首先需要的就是资金支持”,于学军说。2008年年初,人民银行核定商业银行全年信贷增量控制在3.63万亿,相比2007年“规模不变、增速下降”。一边是经济快速增长下的企业资金需求,一边是防止通货膨胀政策下的货币从紧,信贷供需缺口显而易见。

      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信贷数据显示,各商业银行一季度发放的2.2万亿元信贷额度中,仅约3000亿元贷款授予中小企业,占了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相关人士日前在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披露,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其中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在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小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浙江,持续从紧的货币政策及恶劣的外部经营压力,使得诸如飞跃集团、金乌集团这样的民营优质企业也面临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在温州,已经有8.1%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半停工、倒闭状态。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测算,仅浙江一省今年的企业资金缺口就达1200亿元。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提出,企业生存状态的恶化,以及民间利率持续上涨,反映出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演变为整体性的生存问题。据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监测,当地民间融资的平均加权月利率在今年6月末已经高达12.25%。,比去年同期上涨3.23个千分点。同时该利率水平突破了2005年1月创下的12.112%。月利率最高历史纪录,重写历史新高。

      

      政策松口?

      4月份以来,浙江、江苏、安徽、山东等多个省市地方政府纷纷组织力量,监测当地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生存状态。商务部、外汇管理局、中国银监会、人民银行等诸多中央职能部门,成立专家小组赴江浙闽粤等地实地考察。

      半年度经济数据公布前后,多家地方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申请调增信贷额度,用以支持小企业信贷需求及涉农贷款。国泰君安宏观经济分析师伍永刚表示,来自安徽、浙江等地地方金融机构的消息显示,部分地方金融机构已获准调增信贷规模。

      8月4日,本报记者向人民银行权威人士证实,央行已允许主要商业银行将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额度在年初设定规模之上调升5%,地方性银行调升10%,主要用于小企业信贷。然有市场人士担忧,商业银行对风险控制的考虑,将削弱央行调升信贷规模以支持小企业信贷的政策意图。

      对此亚洲开发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认为,信贷规模调升应该得到肯定,即“有比没有好”。“首先应当明确一点,即规模调升的政策意图是缓解小企业及微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二,应该对小企业信贷在总的信贷规模中的占比给予比例支持。其三,政策扶持虽不具有强制性,但仍应具备强有力的指导性,即通过定指标、可测量、有监督的方式进行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督。”汤敏说。

      国泰君安宏观经济分析师伍永刚在谈到信贷规模放松的问题时表示,增加略高于5%的信贷额度很可能是结构性放松的第一步,不排除还有第二步,“但在宏观经济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条件下,银行增加的信贷额度能否落到中小企业头上仍存疑虑。要使中小企业融资真正受益,成立‘中小企业融资基金’或采取中小企业融资贴息的办法是必需的配套措施”。

      在小企业面临整体性生存危机的时刻,银行业系统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是稳定经济的需要,也是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不过如何将支持落到实处仍存在操作、监管以及评价的盲点。对此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认为,小企业信贷支持首先必须符合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再考虑适度放松货币政策的从紧力度,“同时要配以税收、财政补贴等更多财政政策的实施,才能真正实现‘有保有压’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2 探寻民间融资合法化之路

      2009年底前,江苏将挂牌百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2008年,浙江亦启动百家小额贷款公司参与试点。上海启动试点、广东启动试点、安徽启动试点,小额贷款公司这一新型金融机构的全面推广,正为小企业信贷及“三农”信贷注入新的生机。

      在小企业融资的主力渠道商业银行中,鲜有以小企业业务定位的商业银行。而随着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推进,越来越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瞄准了这块未来的企业业务市场。以上市城商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为代表,无不以“小企业业务”定位。

      然而,商业银行从发掘市场、研究市场到调整适应直至扎根小企业业务,并非一日之功。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表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仅小企业对银行信贷的市场需求,就将持续‘僧多粥少’的局面”。

      今年5月,中国银监会、人民银行联和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小额贷款公司全面放开。由此,将有大批民间资本被引入正规金融,参与对小企业信贷及“三农”信贷的支持。

      杜晓山表示,自从小额贷款公司全面放开,全国各地方政府陆续开始组织当地县(市、区)进行试点。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安徽均已行动,只是鉴于各地经济特征及经济基础的差异,在设置数量、设立时间、准入门槛、审核标准上有所差别。

      7月28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推进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会议,在全省18个县(市、区)试点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年内即将有15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成立。到2009年年末,预计将有100家左右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营运,吸引社会资金约70亿-80亿元。

      比邻浙江,亦在今年7月高调试点百家小额贷款公司。7月23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意在将民间融资规范化、合法化,收编千亿民间资本。目前,该省小额贷款公司已陆续进入审核登记阶段。

      杜晓山说,经过在山西、四川、陕西、贵州、内蒙古等5个省区长达4年的试点,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积累了必要的经验。“小额贷款公司‘只存不贷’的特征把信贷风险严格控制在机构内部。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多设立在县(市、区)地域,在服务对象上自然趋向于地方小企业以及‘三农’信贷”。

      如果能够按照规定从严管理、规范运作,不仅将填补商业银行类正规金融无法覆盖的小额信贷领域,同时也能将大量民间融资纳入可监管的范围中来。不过杜晓山也指出,目前小额贷款公司还刚刚起步,相对成千上万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来说帮助相当有限。“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要全面推广,另一方面还是要靠更多的商业银行参与到小企业贷款业务中来。”

      3 建立多层次融资渠道

      分散于各行各业的小企业形态各异,融资需求及对应的市场供给也是千差万别。中国以商业银行信贷为主体的融资环境,无论从数量还是匹配程度上,都无法覆盖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来自银监部门的专家建言,要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即在于建立多层次融资渠道,为小企业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山东银监局局长周忠明这样说,如果将国内外企业融资的渠道比重做一个对比,可以发现,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度甚于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金融业一直以来都是商业银行主要,融资渠道相应的也是以间接融资渠道为主”。

      事实证明,虽然商业银行相比10年前对小企业信贷的重视程度已经大大提升,但是仍然无法满足企业融资的需求。更况,以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中资商业银行,在风险偏好上仍然属于偏稳健类型。单纯依赖商业银行信贷,根本无法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急中生智”在此时变通出如何建立有效融资渠道的思考。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研究宏观经济多年,对金融业如何对小企业发挥融资基础功能的问题给予了这样的阐释。他说,长期来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有一个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包括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不能仅靠银行单一渠道来解决。而我国的问题在于,在汇率、利率水平管制的情况下,其他融资渠道的建立非常缓慢,这是我国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所谓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除了现有的银行信贷外,还包括了融资担保、发行债券、上市、风险投资等等。随着公司债的、创业板融资陆续推出,依靠资本市场为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正在打开。不过目前市场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创业板还未最终成型,而公司债仅发债主体一项就限制很多,风险投资在中国也才刚刚开始。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指出,当前最具操作性的是建立一批为小企业及微型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如由担保公司升级而来的中小企业银行、城市中小企业贷款公司、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等。此外股权融资、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网络联保贷款等都是值得一试的创新方式。

      对此周忠明认为,进入资本市场门槛较高,对企业财务制度、利润、融资规模均有相应要求,因此并不能解决小企业权益类融资的所有需求。在可交易金融产品方面,可以探索更多创新产品。同时在完善商业银行信贷融资的问题上,可以通过建立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提升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效率,发展政策性、合作制、商业性担保机构,发展信用保证保险及再担保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