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期货
  • A5:特别报道
  • A6:钱沿
  • A7:热点·个股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路演回放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货币政策对通胀压力消解作用不应高估
    三大理由坚定看好
    奥运会后中国经济
    当前应平衡好经济增长与通胀压力之间关系
    解放微观经济主体
    才是治本之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解放微观经济主体才是治本之道
    2008年08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因素影响下,近日,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仅在总量目标上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微调,而且在一些具体配套措施上也有明显动作。

      从“双防”,防通胀、防经济过热,到“保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从提高部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到采取调升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等等。这一系列政策变化意味着什么?尤其对市场来说,对微观经济主体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这是很值得观察的。

      本来,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针对的是总量目标,如大家熟悉的四大目标: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等,是对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的监控。比如,前期实施的“双防”,就是要给趋于过热的经济降温。但是从实施情况看,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料的状况:部分出口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遭受了巨大冲击;而过于一刀切的货币政策,又使相当数量的小企业濒临融资困境。

      也就是说,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面前,“双防”的政策,虽然使经济有所降温,但是并没有解决诸如输入型通胀的压力问题,以及“热钱”的流入对整个社会资金流向的干扰问题。相反,调控的板子却重重地打在了中小企业头上。据报道,受多重政策压力,今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这些企业的倒闭,还带来一系列就业问题,这是非常棘手的事。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部分出口企业,特别是一些纺织企业的生存问题,日前,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调升了部分纺织品与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同时,鉴于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的是地方金融机构,日前央行也采用了“区别对待”的方式,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进行了调增。这是自2006年下调企业出口退税率以来的首次回调,也是对小企业融资的一次“急救”。

      对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短期内这是一次喘息的机会、缓冲的机会。企业可以借此微调,一方面抓住政策利好与市场机会,争取最大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尽快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摆脱对政策的依赖。而对市场来说,尤其是股市来说,这也是一次对企业盈利前景与未来发展走向的重估机会。特别是信贷政策的部分松绑,必然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资金格局。

      不过,从长远看,这次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调,也反映了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就是微观经济主体与国家经济体制机制的关系问题。过去曾有人提出“鸟笼”经济的比拟,也就是微观经济主体对经济政策的依赖性问题。本来,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微观经济主体应该比较壮大,有良好的市场应变能力和自我生存能力了。

      但从最近半年多来的情况看,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依然摆脱不了对政策的依赖,企业盈利空间与政策优惠空间高度一致,微观经济主体的政策依赖性过强;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及其相关体制机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制约性过大。尤其是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给予企业的时间和空间太少,企业根本没有可能在一两年时间内,有效实行产业升级和转型。

      由此观察,这次政策微调虽然给了企业一次机会,但从长远看,只有给企业松绑,把培养微观经济主体的自我生存能力放在宏观政策的长远目标之中,才能把市场经济搞活、完成中国经济的真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