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数据
  • B7: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单月直投量骤降八成 “热钱”遇冷无奈曲线炒楼
    严堵“热钱”不可放松
    欲借道退出 外资豪赌明后两年房企上市潮
    中国楼市
    为何成为“热钱”避风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楼市为何成为“热钱”避风港
    2008年08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唐文祺
      【原因】

      中国楼市

      为何成为“热钱”避风港

      ⊙本报记者 唐文祺

      

      毋庸讳言,市场对于“热钱”流入中国楼市的担心从未停止。

      “现在的所谓热钱并不热,其实是以正规投资方式进来的。”一位美资基金投资人并不认同市场对其带有贬义的看法。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曾表示,判断“热钱”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快进快出”。但由于中国外汇管制较严,许多钱进来之后再要出去会有相当大的困难,从而转变成为中期或长期投资,这便是沈明高所称的“热钱冷却”的意义。

      以上海世纪商贸广场的转手为例,虽然从表面上看,以高价接手世纪商贸广场的买家,投资回报的空间可能被压缩了。但投资基金的真实意图并不会这么简单。世邦魏理仕策略顾问部中国区执行董事陈志强认为,交易结果可以反映出接手买家的“决心”。“越是能够接受高额价格的买家,越说明他的长期投资意图。”他说道。

      有媒体引用研究咨询机构Real Capital Analytics的数据称,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新兴市场的房地产交易数量猛增43%。RAC数据显示,从去年3月份截至今年3月底的一年中,流入中国的资金达1020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接受外资总额的近三分之二。期內,无论是按价值还是按地皮数量计算,全球近一半的土地转让交易发生在中国。

      究其原因,其实不难解释。RAC提供的另一个数据显示了截然不同的情况:2008年第一季度,工业化国家的房地产交易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4%。美国信贷危机更是对这种投资意图起到了推动作用,大批投资基金赶往其他市场寻找投资房地产获利的机会,同时在决定目的地时比过去更为挑剔。

      “对于境外资金而言,在一些亚洲国家的金融危机初露端倪之后,中国就成为最好的‘避风港’。”第一上海证券市场策略员叶尚志表示。就在近期,大量资金正在陆续从亚洲各地慢慢汇集到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