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豪赌明后两年房企上市潮
⊙本报记者 唐文祺
由于股市疲弱等因素,今年内地房企希冀从资本市场开拓融资渠道的愿望,无疑受到很大冲击。然而,不少业内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已冷清约半年的房企境外IPO,近期却有暗潮涌动的趋势,不少投行纷纷开始为明后两年的IPO承销业务做准备。“仅6、7月份,就收到了5-6个房地产企业IPO承销业务的计划书。”一位海外投行人士透露。
据香港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预测,香港股市在2008年全年的新股集资总额为1300亿港元,而内地IPO集资总额将为2500亿元人民币。与其早先预测的2800亿港元及4800亿元人民币相比,降幅分别达到了53.6%及47.9%。“投资者信心不足,市场层面资金量少,新股发行很难达到理想状况。”香港地区一位券商告诉记者。
然而,近两个月来,各家投行并没有完全闲着,正在悄悄展开IPO承销业务的准备工作。“与之前5个月毫无音讯的情况迥然不同,一些预热的项目开始启动。”据该人士介绍,境外IPO通常需要1-2年的准备时间,从各家投行的反应来看,实际上普遍看好明年以及后年的资本市场走向。
据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宝源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30日,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股市IPO金额,分别为898亿元人民币和503亿港元,集资总额位列全球排名第二位。孙宝源指出,港交所已经批准28家内地企业来港上市,预计下半年赴港上市的公司集资额不会明显下跌,但企业的上市市盈率,将降至大约18-22倍。
“对投行来说,IPO承销业务其实是很简单的一种获利方式。”上海逸儒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宇鹏说道。由于熟谙并购交易、杠杆收购等多种金融方式,因此傅宇鹏并不难理解在如今的外资管理环境下,传统IPO承销业务仍然凸显出来的重要性。“外资投行通过IPO承销业务的操作,一般可从中获取1.5%-3%的佣金。”傅宇鹏表示。
建业地产是今年迄今为止惟一完成IPO上市的内地房企,摩根士丹利是其惟一保荐人。虽然上市规模缩水不少,加上挂牌首日便跌破发行价,损失可谓不小。但在如今低迷的市场情况下,该项IPO业务的完成,仍然被业内认同为成功之作。有市场消息人士称,对于占据中国企业海外IPO交易近一半份额的摩根士丹利而言,建业地产的保荐发行意在“投石问路”,其后摩根士丹利将会展开一系列IPO承销业务。
傅宇鹏认为,对于先期介入的机构投资者来说,IPO的完成有助于第一批投资者“套现”离场,而最近市况波动,使得许多机构投资者无法经由IPO方式顺利退出。“从这两个月的市场反应来看,对于IPO业务及资本市场的信心正在恢复之中。”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