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数据
  • B7: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单月直投量骤降八成 “热钱”遇冷无奈曲线炒楼
    严堵“热钱”不可放松
    欲借道退出 外资豪赌明后两年房企上市潮
    中国楼市
    为何成为“热钱”避风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欲借道退出 外资豪赌明后两年房企上市潮
    2008年08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唐文祺
      欲借道退出

      外资豪赌明后两年房企上市潮

      ⊙本报记者 唐文祺

      

      由于股市疲弱等因素,今年内地房企希冀从资本市场开拓融资渠道的愿望,无疑受到很大冲击。然而,不少业内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已冷清约半年的房企境外IPO,近期却有暗潮涌动的趋势,不少投行纷纷开始为明后两年的IPO承销业务做准备。“仅6、7月份,就收到了5-6个房地产企业IPO承销业务的计划书。”一位海外投行人士透露。

      据香港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预测,香港股市在2008年全年的新股集资总额为1300亿港元,而内地IPO集资总额将为2500亿元人民币。与其早先预测的2800亿港元及4800亿元人民币相比,降幅分别达到了53.6%及47.9%。“投资者信心不足,市场层面资金量少,新股发行很难达到理想状况。”香港地区一位券商告诉记者。

      然而,近两个月来,各家投行并没有完全闲着,正在悄悄展开IPO承销业务的准备工作。“与之前5个月毫无音讯的情况迥然不同,一些预热的项目开始启动。”据该人士介绍,境外IPO通常需要1-2年的准备时间,从各家投行的反应来看,实际上普遍看好明年以及后年的资本市场走向。

      据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宝源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30日,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股市IPO金额,分别为898亿元人民币和503亿港元,集资总额位列全球排名第二位。孙宝源指出,港交所已经批准28家内地企业来港上市,预计下半年赴港上市的公司集资额不会明显下跌,但企业的上市市盈率,将降至大约18-22倍。

      “对投行来说,IPO承销业务其实是很简单的一种获利方式。”上海逸儒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宇鹏说道。由于熟谙并购交易、杠杆收购等多种金融方式,因此傅宇鹏并不难理解在如今的外资管理环境下,传统IPO承销业务仍然凸显出来的重要性。“外资投行通过IPO承销业务的操作,一般可从中获取1.5%-3%的佣金。”傅宇鹏表示。

      建业地产是今年迄今为止惟一完成IPO上市的内地房企,摩根士丹利是其惟一保荐人。虽然上市规模缩水不少,加上挂牌首日便跌破发行价,损失可谓不小。但在如今低迷的市场情况下,该项IPO业务的完成,仍然被业内认同为成功之作。有市场消息人士称,对于占据中国企业海外IPO交易近一半份额的摩根士丹利而言,建业地产的保荐发行意在“投石问路”,其后摩根士丹利将会展开一系列IPO承销业务。

      傅宇鹏认为,对于先期介入的机构投资者来说,IPO的完成有助于第一批投资者“套现”离场,而最近市况波动,使得许多机构投资者无法经由IPO方式顺利退出。“从这两个月的市场反应来看,对于IPO业务及资本市场的信心正在恢复之中。”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