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奥运特刊
  • 4:奥运特刊
  • 5:奥运特刊
  • 6:奥运特刊
  • 7:观点评论
  • 8:信息披露
  • 9:金融·证券
  • 10:金融·证券
  • 11:时事国内
  • 12: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专栏
  • B6: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7:信息披露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8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目前宜用适度通胀取代本币升值
    中小企业的冬天来了吗
    北京奥运:
    凸现中国经济三大趋势
    经济失衡调整引发商品市场趋势重大变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小企业的冬天来了吗
    2008年08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邓聿文
      ⊙邓聿文

      

      中小企业的冬天来了吗?答案似乎是肯定的,连马云这样有创新能力的人都感觉到了冬天的来临并提出了“过冬论”,获得了众多企业家的响应。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统计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寒冬”的图景: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单个企业来看,似乎倒闭一家中小企业无足挂齿。但如果我们把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的中小企业的力量及其贡献合起来,那么,无论怎么强调中小企业的作用都不过分。

      统计显示,中小企业产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8%,出口创汇的68%,税收的48%,就业的 75%;另外,66%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发明,70%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尽管数字是枯燥的,但它却充分说明,一个国家是否强盛,人民是否富裕,生活是否丰富多彩,竞争是否有活力,都与该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目前,中国还仅是中小企业的大国,远称不上强国,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与企业数量之比远小于发达国家。我国平均每137人拥有一个中小企业,韩国平均每17人、日本平均每25人拥有一个中小企业。二是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岗位也远少于发达国家。三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分布极不平衡,东部占中小企业总数的70%,中部占20%多,西部不到10%。四是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不高,管理粗放,专门化程度低,产业联系松散,技术设备占有少,甚至是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这使得每临宏观调控,中小企业往往容易受冲击。

      中国中小企业大而不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我们对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一直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在指导思想上表现为重大轻小。近年虽有所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大、中、小企业的关系定位上,仍把中小企业发展放在从属地位。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轻视,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很不理想,中小企业在实践中仅被看作推行大企业战略的辅助,始终处在管理与服务的边缘,国家的经济和财政政策明显向重点工程项目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即便先后出台过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但因为没有专门的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体系作后盾,往往在实际操作中难以真正得到公平对待,造成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空间越来越小。

      融资的困难加上从2007年开始,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外部需求萎缩,以及国内发展环境的转变,像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环保要求提高、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遭遇到了罕见的生存困境,甚至连江苏、浙江、广东等中小企业一向发达的省市,都普遍出现生产经营困难、利润明显下滑、现金流偏紧乃至关停倒闭等问题。这一状况固然说明,传统的很大程度上依靠劳动力的低成本而不是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创造的中小企业发展之路越来越走不通,但是,如果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不改变对中小企业的歧视,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仅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是不能走出此波“寒冬”的。

      为此,政府首先要为中小企业发展给予进一步的政策、法律和金融的支持,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前,央行已同意调增2008年度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但还必须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在税收方面,应逐步建立一个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机制,探索按照中小企业对财政税收贡献率大小逐年增加配套优惠的税收制度。目前要提高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小型微利工业企业所得税起征门槛。设立国家产业转移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产业转移、节能减排。

      其次,培育社会各类组织,强化它们对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包括利用现有的资源,在评估、评价、培训、咨询、软件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进行农副产品加工贸易等;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第三,要合理运用价格工具,进一步发挥汇率杠杆的调节作用,提供更多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服务,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当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必须认识到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外在因素的变化是必然的、社会进步的表现,所以要自觉调整发展思路和战略;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不贪大求洋,按照自己的实力来确定投资的内容和方向;更加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以争取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在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再下工夫,让更多的新成果在中小企业得以实现;在产业集群内发展中小企业,利用现有的便利材料和公共技术、销售渠道等,形成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