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奥运特刊
  • 4:奥运特刊
  • 5:奥运特刊
  • 6:奥运特刊
  • 7:观点评论
  • 8:信息披露
  • 9:金融·证券
  • 10:金融·证券
  • 11:时事国内
  • 12: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专栏
  • B6: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7:信息披露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8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专栏
    越是经济危机时期越该约束政府行为
    丰田方式为何
    不易为中国高管认同
    十字路口看香港
    秩序:必要的和多余的
    不怕外人夺锦标 只怕高手不来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十字路口看香港
    2008年08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华芳 沈飞昊
      ◎李华芳

      上海金融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最近有几个现象叠加在一起,使得香港的背影变得模糊起来。2006年,胡祖六坚持认为香港才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并且这一地位不可动摇。2007年,《世界经济自由报告》指出香港依旧是全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今年,香港启动商品交易所建设,期望于明年年初建成。这一切似乎表明香港依旧在蓬勃发展。不过,随着人民币在港地位的提升,港币相应地逐渐走向边缘化,长三角航运吞吐量超过香港,以及大陆与台湾直航对香港航空业的影响,又似乎说明香港昔日的光环正在逐步远去。

      一面是历史的荣耀,另一面是现实的挑战,香港恰如徘徊在德己立街的夜归客,面临的是继续流连兰桂坊还是踏上皇后大道的选择。香港努力筹备建设商品交易所的努力表明皇后大道东才是正途。由泰山石化集团(Titan Petrochemicals)发起设立香港商品交易所(Hong Kong Mercantile Exchange),得到了香港政府的支持。泰山石化是一家新加坡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香港商品交易所表示,多家公司有意成为会员或股东,其中包括美林、摩根士丹利、来宝集团以及内地的中信集团和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香港商品交易所已聘请拥有拓展纽约商品交易所亚洲业务丰富经验的托马斯·麦克马汉(Thomas McMahon)担任总裁。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表示,香港面临发展商品期货市场的巨大机遇。而拥有一家商品交易所,相信将进一步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但毫无疑问,1997年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香港的命运就紧紧和内地绑在了一处。香港商品交易所对内地的依赖也不可避免,甚至可以说香港此番建商品交易所的努力,是钻了内地商品交易所的空档。因为内地的商品交易所由于交易受限,国际投资者无法参与交易,内地商品买家难以在海外对冲风险。这就为香港提供了机会。目前内地的大宗商品进口一直在持续增长,无论是石油还是铁矿石。香港抓住了好时机。香港商品交易所董事长、原泰山石化高管张震远表示,毗邻香港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燃油进口占中国的60%。所以商品交易所的合约将以内地为中心,交割也在内地。可以满足内地对原材料迅速增长的需求和对较为复杂风险对冲方式的需要。

      但香港商品交易所未来能否成功还依赖于一件事情,即内地不会放开商品交易所。不过,这在未来很不确定,正如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变迁一样。当改革开放之前和初期,上海浦东还是一片农田,北仑港和舟山的码头尽管也很繁忙,但其吞吐量难望香港之项背。浦东开发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洋山港的建成,使得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5.37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港;2007年上半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51.49万标箱,超过香港,位居世界第二。政策上的倾斜使得上海加快了发展的步伐,而加入WTO的承诺使得中国商品市场已放开怀抱,资本市场也正在逐渐打开尘封已久的大门。

      如果内地哪怕仅仅是放松对商品交易所的限制,商品交易所的潜力就会得以释放,这会对香港商品交易所形成竞争和替代。同样的理论也适用于人民币市场,目前香港是人民币离岸市场所在地,但如果进一步放宽对人民币交易的限制,朝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方向迈进,香港的地位可能会进一步边缘化。张五常曾经放言:“有谁敢跟我赌一手?香港贸易发展局的梁海国在报告上说上海可能在15至20年间超越香港,被政府的一位高官痛骂,说是荒天下之大谬。那就让我来说吧。我可以肯定:如果中国开放金融(这是一个大“如果”),从开放后算起,上海会在5年后超越香港。我也可以肯定:从大事开放金融后算起,上海一带会在20年 后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繁盛的工商业中心。”张五常的乐观感染了不少内地人士,尽管内地金融开放的时刻表并不明确,但不少人认为这不过是迟早的事。

      但这迟早的事来得早还是迟,结果可能完全不同。目前中国经济在增长速度减缓和通胀压力尚存的夹缝中苦寻出路,在增长目标导向的情况下,金融部门进一步改革和开放将是题中应有之意,香港因此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而如果决策层暂缓金融开放的过程,而着重于用财政和行政手段来刺激经济的下一步增长,这可能会延迟经济问题的爆发,同样也会带给香港赢得机会。

      那么香港何去何从呢?探索与内地合作一起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或许是香港免于边缘化的出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