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没尝到“打新”甜头的保险资金,显然不会错过下半年首只大盘新股——中国南车的配售之战。
记者根据中国南车昨日公布的网下发行结果计算出,共有33家保险公司倾巢出动,动用73个账户获配资金额3.01亿元,获配1.38亿股,占中国南车6亿股网下发行规模的23%。保险资金“打新”主力军的地位依然难撼。
不过,不同规模的保险公司之间的投资理念却开始出现分歧。以保险三巨头为主的大型保险公司对“打新”的热度明显降温,而中小保险公司此时却不断涌入“打新”队伍。
经本报记者粗略计算发现,三家保险上市公司合计获配中国南车约1.1亿元,约占保险资金获配总量的36%。其中,中国平安的获配资金额为4533万元,中国太保为4193万元、中国人寿为2157万元。而在以往的“打新”案例中,保险三巨头的获配量通常占据整个保险军团的“半壁江山”。
在这三家保险巨头中,中国人寿的“打新”热度骤降。中国平安之所以取得最多的获配资金额,最大原因就是其参与配售的次数最多,共动用集团及旗下产、寿险公司的自有资金以及投资型产品等11个账户参与中国南车的配售。而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则次数较少。
在保险巨头“打新”热情渐腿的当口,却不断有“生脸”涌入保险“打新”军团,如长江养老保险公司、阳光人寿、华泰人寿等中小型保险公司。其中,长江养老保险公司不仅动用了自有资金,还动用了四个企业年金账户,参与中国南车的配售。
虽然,中小保险公司目前只能以委托资产管理公司的形式投资股票,且每家中小保险公司获配的资金量有限。但经记者计算后发现,12家参与中国南车配售的中小保险公司合计获配资金也已达到了6143万元,占到了保险获配总量的20%,中小保险公司的集体能量不容小觑。
对于中小公司“打新”热情为何高过三巨头这个问题,一位券商人士昨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随着中签率以及打新收益率的降低,保险机构的‘打新’成本越来越高。大型保险公司此时会选择抽出一部分资金转投到基础设施等收益较稳、风险较小的投资领域。但中小保险公司却投资无门,可以投资的渠道极为有限,相比之下,参与‘打新’反而是比较适合的投资方式之一。”
然而,大型保险公司“打新”热情的渐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保险军团的“打新”气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虽有49家保险机构参与了首发配售和增发,但190.3亿元的获配资金额仅是去年同期的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