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实际增长不乐观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比上年同期加快6个百分点。由于三、四季度一般是零售业销售旺季,在北京奥运、“十一”黄金周、中秋假期以及元旦和春节因素的带动下,下半年我国零售行业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但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大幅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也在7%到8%的高位运行。扣除价格因素,上半年消费的实际增长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商务部此前的调研也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过后,国内许多大型零售商的销售额增幅出现明显下滑。监测显示,5月份重点商业企业零售额增速明显放缓,千家核心商业企业零售指数同比增长17.5%,增幅较4月份回落3.4个百分点。
“这是一个信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研究员宋则说,“预示着受高通胀的制约,后期消费要维持高增长存在压力。”
扩大消费需求更加迫切
从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来看,调控政策对投资需求的过快增长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受成本激增、外部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在这种情况下,扩大消费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温家宝总理不久前在国务院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提出,要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重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认为,在目前物价过快上涨时,扩大消费,首先要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要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同时,应出台相应的“应急措施”,如落实补贴政策,确保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以及出租车运价的稳定;增加对中低收入者的生活补贴等。
此外,在帮助老百姓“增收”的同时要做到“节支”。要大幅增加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建立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全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时,要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资金投入,保证保障性住房在住房供给中占到相当比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研究员宋则说,增收节支并不必然增加消费,要将改善消费环境、排除非收入制约、化解购买力存量作为消费政策的新重点。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拉动消费的解决方案大都集中在“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上,近年来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各项政策设计也都在朝着“增收”的方向努力。但中西部农村人均纯收入的起点原本就很低,基数较小,今年上半年也仅仅是恢复性增长,考虑到同期农资高达30%的涨幅,大幅度增收缺少持续性。
实际上,在现阶段,常常由于非收入的环境条件制约,诸如居住条件等,使得已经拥有的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支付能力得不到充分实现和化解,而大量转化为储蓄存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居民户存款增加22070亿元,同比多增13798亿元,且居民的储蓄倾向和储蓄愿望十分强烈,国债发行时就常常出现居民连夜排队购买的情景。
因此,宋则表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长期靠“增收”,短期靠“化解”;一手抓“增收”,一手抓“化解”,两手不可偏废。
(以上均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