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产业·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圆桌
  • B6:中国融资
  • B8:产权信息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1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中国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中国融资
    京沪竞设环交所 节能减排吸引资本目光
    VC、PE会员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一周
    ■互动吧
    “有形之手”助推 文化创意产业融资之惑依旧
    中石化
    帘子布装置1亿找买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有形之手”助推 文化创意产业融资之惑依旧
    2008年08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实习生 朱宇琛
      ⊙实习生 朱宇琛

      

      尽管信贷紧缩让众多企业在融资上困难重重,但对于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而言,资本环境却似乎越发春光明媚。继去年年底,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的牵头下,两家商业银行正式宣布将与文化产业进行资本对接,开展无形资产抵押贷款和专业担保公司贷款业务后,北京银行又承诺将为文化创意企业设立50亿元的专项授信额度,并于近日再次举办文化创意金融产品推介会。

      金融资本的规模性注入,将为文化创意行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输血”作用,而政府是此次资本与产业“联姻”的有力推手。然而,被“有形的手”热情拉到一起的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却仍各有各的隐忧。

      企业之困:有形资产缺乏

      “如果可能的话,我最青睐低成本的金融贷款。但是,行内企业都极少接触银行,因为大家知道很难申请成功。”此次与北京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的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目前银行还太注重有形资产,而对文化产业研究和无形资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由于贷款困难,行内还是普遍寻找私募基金进行融资,虽然他们的成本更高。”

      除了银行对行业缺乏了解外,我国版权价值评估体系尚未完整建立也成为质押时的很大障碍。之前已有成功金融贷款经验的华谊兄弟传媒财务总监胡明介绍说,“虽然从专业角度来说,评估并不太困难,但文化产业规模太小,可参考数据少,的确是造成障碍的重要原因。”

      对此,银行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站在银行角度,由于作为质物的版权在评估和交易机制上的不完善,以及可作抵押物的有形资产的缺乏,的确是文化创意企业的贷款障碍。

      据该人士介绍,由于我国版权评估的相关机制还没有建立完善,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也并不顺畅,为了控制风险,银行不得不同时采用多种担保方式,包括要求企业负责人同时承担个人无限连带责任。

      

      银行之惑:利润微不足道

      多家参与此次融资的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此次高调的集中贷款项目对于北京银行来说,收获更多的恐怕还只是来自政府层面的“精神鼓励”,而实际的利润回报微不足道。

      一位接近此项目的企业人士告诉记者,“文化企业多数运营架构、财务制度等都还不规范,风险控制难度大。但是,这次有政府推荐,银行多少就会放心些。”但他同时补充,“政府也只是推荐,不作担保。实际的风险仍然是银行承担。”

      而另一位企业负责人则称,过去银行很少涉足文化创意企业的项目,“因此,虽然对银行品牌带动的确有利,但总体来说,银行获得的精神支持更多于利润收获。”

      

      政府之手:可能造成错位

      然而,政府的热心却可能无意间造成了供求错位。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贷款极可能存在企业被动参与的情况。与此同时,有些不符合银行放贷标准的企业却可能乘虚而入。王长田向记者表示:“目前政府的促成让金融贷款成为热点,行业受益的同时,也可能会有企业浑水摸鱼。文化创意产业的风险很大,有些企业可能最终无法履行还贷责任。因此,相信未来又会有一个调整期。”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北京市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以及对相关项目、制度的具体支持,对行业发展将起非常重要的影响。但他们同时也建议,仅仅将金融资本和文化企业拉在一起还远远不够,“比如目前的版权保护、评估机制,产品在二级市场的流通平台的建立。此外,有关部门还应该在宏观文化政策、文化体制方面加强建设完善,因为很多问题是地方性法规无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