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流入调查暂告一段落,回首三个月的调查与实地暗访,记者感触最深的便是各相关利益群体对待热钱问题的极度敏感,以及调查的艰难。
颇令记者困惑的是,各相关利益群体的审慎态度是源于对热钱潜藏风险的担忧,还是因为在热钱流入过程中,他们扮演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角色?
无论是借道神秘的地下钱庄,还是对正常贸易渠道的“合法”利用,或者颇为境外资金推崇的外商直接投资方式,或是资产收购等等,在其中都经常可以看到相关利益群体违规操作的身影。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太关注热钱本身,却忘了问,其何以如此轻而易举地潜入中国?觊觎人民币资产的潜在巨额收益无疑是热钱进军中国的原动力,但制度的缺陷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甚至相关利益群体的推波助澜,更在一定程度上为热钱的流入开启了方便之门。
几千亿甚至高达1.75万亿美元的热钱存量估算,透露出我国金融系统甚至整体经济的运营风险——高层频繁调研,政策紧密出台,这一切都表明有关部门对热钱大举涌入以及潜在的大举撤出风险的担忧。
然而,“没法监管”却是记者在为期三个月的采访中最常听到的对众多热钱流入方式的总结性慨叹。“没法监管”的缘由,则在于相关监管制度的缺失,以及各利益群体的逐利本性。
基层银行涉嫌配合地下钱庄为热钱开辟绿色通道有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能动力,也有基层银行领导及职员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始驱动;相关部门对热钱的监管不力源自制度缺失以及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的不足,也因监管的执行主体主观上为热钱流入开绿灯;地方官员行为与中央利益的不一致,有其迫切发展地方经济的压力,也有其政绩考核的个人利益驱动。
“热钱流入对我又没有什么影响,反倒是货款提前进来对我来说是有利的。”一企业老总所言,反应了大部分企业主以及涉嫌为热钱流入提供便利的相关利益群体最真实的心态,也是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并寻求短期收益的主要原因。
正如一专家所言,他们不可能从国家的高度去考虑热钱可能带来的风险。该企业老总也直言,热钱给国家带来的潜在风险并不在他的职责考虑范围之内。尽管危机一旦来临,他们也将被波及。
热钱流入方式多样,自然也有相应的流出渠道,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外部环境逆转,对潜在的流出风险,是否同样存在“没法监管”的尴尬与无奈?相关利益群体是否还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所幸,热钱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高度关注,8月6日,修订后的《外汇管理条例》出台并实施足见治理热钱的决心。《条例》的出台完善了现有的制度,并为监管提供了更多法规依据。有关部门面临的真正挑战是现有法规能否得到持续有效执行,这才是热钱能否得到有效遏制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