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公司巡礼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谈股论金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圆桌
  • B8:中国融资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3:产权信息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谈股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谈股论金
    机构论市
    持有与追高
    货币政策最终会一剑定乾坤
    港股进入消耗性下跌
    物极必反 盲目做空有风险
    南车上市 大盘一跳
    多空对决
    反弹夭折 再度下挫
    短线反弹可期 调整趋势难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货币政策最终会一剑定乾坤
    2008年08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韧
      ⊙姜韧

      

      索罗斯曾说过:“危机意味着市场自身调节功能失效,因此每一次危机最终都是以政府出手拯救而收尾的。”上证指数在短短9个月时间内跌幅超过61%,若以短期跌幅衡量更为惊人,上周五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针对市场热点问题的回答以及周日出台的“鼓励大股东回购股份”其实已可视作“政策救市”的前奏。虽然受到投资者情绪化抛售的影响,昨天股指仍然大跌,但强有力的政策调控措施出台已箭在弦上。对于投资者而言,再度悲观沽空已毫无意义。

      前阶段机构消极怠工和空方屡屡砸盘的主要借口是股市估值过高和经济预期恶化,因此每逢油价暴涨、美股暴跌,机构反而喜出望外,典型如8月7日晚间油价小幅反弹、美股骤跌,即给游资砸盘、机构消极怠工提供了借口,深成指率先洞穿8888点防线,随即上证指数几无悬念地跌穿2566点防线。8月8日晚间油价再度暴跌而美股继续暴涨并创出了近6周来的新高,以去年10月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高潮时计,道指和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幅收敛至15%左右,受累于次级债危机最为严重的金融板块股价自最低点计算,反弹幅度普遍在40%—60%之间。上证指数自6124点跌至4000点区域,尚可归咎于估值泡沫,目前沪深300指数15倍市盈率已持平于标准普尔500指数15倍市盈率,上证指数19倍市盈率已明显低于罗素2000指数30余倍市盈率,表明空方估值过高和经济预期恶化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伴随着国际油价高位拐点乍现,输入型通胀已得到初步遏制,CPI数据有望继续回落,惯性翘头的PPI数据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已见顶,至10月冲高回落的概率极大。由于通胀数据见顶的拐点信号已经出现,货币政策绝无进一步从紧的可能,相反在财政政策率先护盘实体经济之后,货币政策也会出现松动,今年10月份之后,当CPI数据稳定在6%下方之后,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标志或会启动牛市第二波。

      针对空方一再恐吓投资者的美国次级债危机因素则完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的误导,美国国会批准注资拯救房地美和房利美之后,事实上次级债危机已进入扫尾阶段。今年二季度美国金融股业绩都是创纪录地差,但股价已出现大幅反弹的迹象。对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判断类似于前期油价涨至每桶147美元时,连多头盟主德州大亨皮肯斯都转而做空,但境内投资者却受到误导,还在看多油价。现在美国次级债危机正以财政埋单的形式做最后的扫尾,却被一些空方借即使在经济景气时美国每年都存在的银行倒闭事件而大肆忽悠。幕后玄机其实很简单,和上次股市跌至998点一样,只不过上一次是窥伺者试水蚕食,这次可能是替所谓的PE资本鲸吞控股权做铺垫。

      虽然前期机构有消极怠工之嫌,近期则出现净买入的积极举动,至于市场质疑的境外热钱砸盘现象其实发生在港股市场,并非鏖战于A股市场,诱发内地市场抛售的元凶更多的是前期投机奥运概念股的境内游资热钱。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对于股市热点的回答预示着近期政策干预股市的概率越来越大,市场情绪化的抛售并不排除是某些机构在刻意打压以倒逼利好。普通投资者在近期市场诡异多变之际,只能以静制动,静待有关方面出台利好,目前市场踏空的风险已经远远大于套牢的风险。

      “政策救市”的概率已经极大,但是投资者应该明白,在货币政策出现拐点信号之前,股市仍将处于筑底阶段。例如:1994年股指333点是“政策底”,直至1996年年初央行降息才启动牛市第二波;2005年股指998点时,股权分置改革破冰亦可视作“政策底”,但直至人民币开始升值、央行大量投放货币对冲外汇流入的2006年,牛市才上路。这次熊市调整结束、再启牛市的过程也不会例外,直接涉及股市的实质性利好措施以及刺激投资的财政政策近期有望密集出台,这将有助于股市筑底,但不会立刻重现牛市的辉煌,只有当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之际,牛市第二波的繁荣才将来临。原理很简单,目前股市总市值已降至16万亿元左右,实际流通市值则为7万亿元左右,但M2却锁着近44万亿元资金之巨,这还不包括巨额外汇储备,显然,社会整体货币流动性仍然是过剩的,为遏制通胀,央行只能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给过剩的流动性上了把锁,而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时,则意味着股市将再现牛市辉煌,原理等同于1996年年初的央行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