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种商品价格波动的幅度和频率都在增加。从2000年以来,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飙升和剧烈波动,这也影响到了整个工业、金融、消费业,进而影响处于竞争格局中每一个企业的生存和经营方式。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宗商品兼具一般商品和金融产品的双重属性,价格走势更加难以捉摸。尽管企业可以预见到风险,并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判断误差等原因,难以达到理想的避险效果,有时候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2003年至2004年,国际、国内大豆现货和期货市场风云变幻,国内榨油企业经历了严峻考验,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2004年4月份以后的大豆及其相关产品价格的暴跌,直接导致国内榨油行业数十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许多企业因此元气大伤,经营陷入困境,进而带来了行业大洗牌。很多外资趁机以收购、参股、控股等不同方式渗透到我国的大豆各个产业链,其中尤其以大豆压榨行业为主要掌控对象。目前由外资掌控的压榨企业控制着我国油脂80%压榨量,大型压榨厂除了九三油脂挺住之外,其余无一幸存。
本轮始于2007年7月17日的大豆牛市行情,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从3331元/吨涨到今年7月4日的5241元/吨,涨幅达到57.3%。然而就在大豆创出5241历史新高的当天,行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暴跌,在连续几个跳水之后又开始阴跌,短短一个月之内,大豆主力合约价格就下跌到3853元,下跌了1388元/吨,下跌幅度达到26.4%。这种暴涨暴跌的行情,跟2003至2004年的那波行情一样,给众多相关现货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甚至使其面临生存危机。历史是否会重演?我们的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么激烈的价格波动?
大豆产业经过2004年的大洗牌,初步格局已经形成,并且相对稳定。原因就是绝大多数企业是由ABCD这四大国际粮商直接或间接控制,这些粮商有着非常丰富的风险管理手段,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强。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通过期货市场对冲现货市场的风险。但是没有外资背景的国内企业,面对这种剧烈的价格波动风险,仍然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作为现货企业,管理生产、流通和销售,参与市场竞争,是企业管理者们可以直接控制的。但是,原料和产成品价格的变化,作为单个企业是无法决定的。很多企业希望准确预测原料和成品价格的变化,并调整产销以帮助企业增加盈利。但是,要做到完全准确预测市场价格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国际竞争愈加激烈,但是国际间合作也同时加大,当国内企业面对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需要同时驾驭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的时候,成败的关键将不是盈利的多少,而是控制风险和价格管理是否成功,正如有关专家所说,第一是保本,第二是保本,第三才是盈利。这就要求国内企业一定要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避险工具,尤其是做国际间贸易的企业,对价格的变化尤为敏感,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既要保持竞争力,又要保证稳定利润;同时还要回避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那么必须要找到一个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避险方法。通过利用期货市场做到管理原料和产成品的价格,则可以保证企业在价格变动频繁的情况下不受到大的冲击。期货市场是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市场平台,只要运用得当,套期保值、套利、期货现货互相转换等期货交易手段和现货经营紧密结合,都可以成为企业管理经营风险和控制原料、成品价格的有效方式。
期货市场的建立,不仅使企业能通过期货市场获取未来市场的供求信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合理性,真正做到以需定产,而且为企业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市场价格风险提供了场所,在锁定生产成本和增进企业经济效益方面起到了“保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