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2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汽车周刊
    消费税调整先行 汽车行业政策组合拳待发
    上市公司,几家欢喜几家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消费税调整先行 汽车行业政策组合拳待发
    2008年08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琼
      高油价灼烧下的中国汽车业正面临十字路口,政府主管部门开始伸出调控之手。8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第一枪:自9月1日起,调高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业内人士纷纷认为,此举对于推动小排量乘用车影响甚微!

      上海证券报获悉,有关主管部门已经拟定一系列组合拳,以实现汽车业乃至国内整体的节能环保目标。只等时机合适,主管部门将相继打出这些组合拳。

      当这些具有明显导向型的政策相继推出时,中国汽车企业不得不做出抉择:如何在考虑市场需求的同时,回避政策性风险;从中长期、全球视角来规划企业的未来发展。

      ⊙本报记者 吴琼

      

      后续政策择机出台

      汽车消费税调整方案对外公布后,另两项与汽车业密切相关的新政也在紧锣密鼓地拟定中,即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和燃油税方案。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已经启动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政策研究”项目,目前关于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的征求意见工作已经结束。主管部门正在进一步审核中,一待时机成熟,将出台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

      与汽车消费税调整方案不同,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更多考虑到公交系统使用的车辆。目前,在公交系统中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多为客车。而汽车消费税的调整仅涉及乘用车。

      按照此前提出的方案,国家可能选择两种方式来补贴新能源汽车消费者:一,新能源汽车售价高于同级别汽油车的部分,国家补贴50%;二,减免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

      业内人士认为,汽车消费税新政之所以更多考虑到公交车辆,可能基于两大理由:其一,公交车辆是中国鼓励的交通工具,搭乘公交车辆者多为普通市民,如果推行新政,将有利于实施节能环保的目标,且令普通市民受惠;其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产新能源乘用车规模小于客车,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销售企业多为合资企业,如丰田汽车产的普锐斯。如果在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尚未达到一定能力时,就推出力度较大的优惠政策,将令自主品牌处于更为不利的竞争地位。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教授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国家的重点,上海市也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行驶在上海街头,普通老百姓已经享受到新能源汽车。如纯电动车11路公交车已在上海运行2年,且票价在老百姓可接受的范围内;科委在2008年重大项目中有一个为“百辆电动汽车的示范”,涉及混合动力的出租车、混合动力的大客车(城市公交车)。

      但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中,多数中国汽车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2008年7月,上海通用汽车推出了君越混合动力轿车,这是在2007款君越2.4L自动豪华导航版车基础上开发而成的。上海通用副总经理孙晓东指出,与非混合动力的车型相比,君越混合动力在燃油经济性上将有至少25%的提升,综合油耗比纯汽油版下降15%以上,由原百公里油耗9.8升降至8.3升。此外,一汽丰田生产的普锐斯也是少见的国产混合动力轿车。

      不过,业内较为看好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前景,这主要在于期待政策上的扶持。国家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具体政策法规:2007年11月1日,实施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在国家发改委鼓励的产业目录中,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正式列入其中;未来国家将从消费环节、生产环节、税收政策、优惠政策、审批等各方面,给予新能源汽车以扶持。

      在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之外,有关主管部门也在考虑何时出台燃油税政策。国家能源办公布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涉及了电力、煤炭、石油等多个领域。它明确了石油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市场定价原则,从而为燃油税政策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这将对以中国汽车业为首的能源消耗产业产生巨大影响。

      但经过多方采访,记者仍无法知晓燃油税的税率是多少。因为燃油税出台将充分考虑到中国能源战略、全球油价、中国消费者的承受力等重要因素,故而管理层相当慎重!

      “一旦这些组合拳推出,主管部门对于汽车产业的引导也正式从行政管理过渡到引导消费,并最终影响到汽车生产企业的决策。”安信证券汽车分析师孙木子指出,“主管部门正在酝酿的这一系列政策,将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中国将鼓励节能汽车或新能源汽车的开发。遵循这一方向的汽车企业,将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消费税难“抑大放小”

      尽管汽车企业、汽车经销商以及主管部门都清楚地看到,汽车消费税的调整旨在抑制大排量,鼓励生产和消费小排量乘用车,以降低汽油柴油消耗,减少空气污染,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但业内更关注:汽车消费税调整能多大程度上促进汽车产业格局从“追大”到“求小”?对此,业内存有较大分歧。

      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总公司的专家认为,提高大排量汽车消费税后,有助于改变现在的进口汽车结构。因为9月1日后,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将提高,即排气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乘用车,税率由15%上调至25%,排气量在4.0升以上的乘用车,税率由20%上调至40%。

      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公司专家此前预测,3.0升至4.0升乘用车的进口成本约增加13%,4.0升以上乘用车的进口成本约增加33%。增加的成本必然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如此一来,车价将大幅提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需求。

      但相当多经营大排量乘用车的经销商们并不这么认为。2006年,国家曾经上调过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但大排量乘用车的增长势头有增无减。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国产轿车的平均发动机排量不断攀升,由2006年上半年的1.53升增至2007年上半年的1.68升,仅一年间每辆新车油耗增长近10%。

      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指出,“在9月1日以前,大排量乘用车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抢购风,一些急于走量的经销商们借机销售,一些进口车的经销商开始囤车,期待9月1日税费调整后车价上涨,以坐享其中巨额差价。”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则指出,汽车消费税调整后,排量3升以上乘用车销量并不会锐减。因为中国富人买车是在比富有。今年上半年,排量3.0升以上的国产、进口乘用车总销量达8万多辆,约占乘用车国内总销量的2.5%。消费税调整后,预计排量3.0升以上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会下降至2%左右。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调整汽车消费税,对微型车市场意义重大。此前,中国微型轿车连续多年市场占有率、销量大幅下滑,这种政策面的重大转变将推动中国微型车的“破冰”。

      而吉利汽车集团副总经理王自亮则指出,消费税调整对小排量车是利好消息,其最大作用在于将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车。但王自亮也坦言,在造车成本不断上涨的今天,即使消费税下调,也难以影响市场售价。 

      苏晖则直言不讳,“鼓励小排量乘用车的措施太弱,起不到多少作用。为什么不减免小排量乘用车的汽车消费税呢?其实对于3万至5万元的小排量乘用车来说,征税1%相当于300元至500元,不如不收。一旦彻底减免,将令小排量乘用车消费者心理感觉更好一些,他们更能切实感受到这种扶持。”

      生产小排量乘用车的企业们正在期待政府的扶持。从目前的小排量乘用车所占比例看,小排量乘用车处境艰难:今年上半年,我国排量在1.0升以下的乘用车共计12.91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6%;2004年,排量1.0升以下的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约8%。由此可见,4年来油价节节高升,小排量乘用车市场却不断萎缩。汽车经销商们认为,要改变小排量车现状,需要从改变国内消费者观念、提升产品技术两方面着手。尽管国家调低了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旨在推动环保节能,但事实上并不能达到这一目标,因为多数国产小排量乘用车并不节能,多数产品未达到欧Ⅲ标准,并不省油,维修费用也和排量1.3升的乘用车差不多。

      业内普遍期待相关主管部门出台配套措施或组合拳,届时或许消费者观念和汽车生产商的意识才会真正扭转,小排量乘用车才有可能扭转败局。

      

      车企聚焦节能环保

      在有关主管部门出台推进节能环保的汽车相关政策前,有远见的汽车企业已经提前出招了。

      继一汽丰田之后,上海通用成为第二家大手笔投产混合动力轿车的合资企业。更令外界瞩目的是,2008年1月上海通用汽车推出“绿动未来”战略——以“发展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体系”、“承揽绿色责任”为核心,并将其全面融入企业愿景及战略规划中。2008年推出1.2L S-TEC小排量、2.4L Eco-Hybrid油电混合动力、3.6L双模直喷发动机SIDI、“Two-Mode”双模混合动力等高科技、低油耗的绿色产品;2009-2012年陆续推出高科技、低油耗、多样化能源的11款高科技发动机;2010年以后逐步引入增程型E-Flex电力驱动系统和全程“零油耗、无排放”的燃料电池E-Flex电力驱动汽车……

      在今年春季时,外界尚认为上海通用汽车是在营销作秀,因为很少有人预料到中国汽车市场会迅速转入“冬天”,也很少有人预料到政府会如此迅速出台与节能环保相关的政策,但到了7月,业内开始认识到上海通用的深谋远虑。

      “‘绿动未来’,不是简单的附和时尚,确实是一种关键战略,我们考虑了很长时间。企业发展战略至关重要,我们酝酿很久。2006年的董事会上,我们做了汇报。绿色是一个战略性的高度,我们在第一步实现了‘多品牌、全系列’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将跨上‘绿动未来’这一高度。”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告诉记者,“我们选择在2008年新年伊始就推出绿色宣言,反映了我们的决心。”

      在丁磊看来,无论从汽车消费还是汽车制造来看,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解决环保、节能问题。汽车是耗油的,而石油储备是有限的,因此必须用新能源的技术来替代石油。上海通用汽车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每年产销量如此大,因此就必须有远见。目前上海通用第一步考虑小排量、混合动力汽车,第二步瞄向高技术的混合动力,其后才是新能源、氢燃料电池及其它替代能源,最终实现零排放、无污染。

      如此大手笔的“绿动未来”投入,并非所有汽车企业都有实力为之。更多的自主品牌企业选择了一条捷径,即聚焦节能环保的小排量乘用车,并降低现有产品的能耗。

      以皮卡称雄的长城汽车,早在2007年底就进军轿车市场,并瞄准了排量1.5L以下的A级车市场。按照长城汽车的规划,未来3年,长城汽车将开发10款0.8L、1.3升、1.5升节能环保的小排量轿车。长城汽车的首款轿车“精灵”甚至开创了“国产小车跑高速、玩特技”的先河,以证明通过技术提升,也可以实现小排量轿车的高动力、高操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