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贺 著
苏东水 主审
上海财经大学2008年5月出版
⊙李成军
目前已被广泛接受的股市投资分析方法基本分为两类: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而要想合理解释投资者行为的周期性波动,就需要从更本质的问题入手。金融心理学正是在研究投资者的情绪、潜意识、动物本能和知觉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金融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假定就是:人只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性的,市场交易者除了谋求获利最大化外,可能还存在其他的交易动机;交易者也并非有完全的信息。金融心理学描述的就是这个有限理性的个体的真实金融决策过程。
运用国外对投资者个体及群体心理行为的最新研究,不难发现,过度自信、心理账户、过度反应、羊群行为、投资陷阱、损失厌恶等心理对沪深股市2007年的单边上行和今年上半年以来的“跌跌不休”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心理学认为,在股市中,投资者如果没有自信,无论做什么都难以成功;投资者若只有自信,那么无论做什么仍然难以成功。过度自信与自信的严重缺乏,往往是市场动荡加剧的无形影响因素。如果不能适当自我纠偏,投资人就难以把握市场的节奏,获得预期甚至超预期的回报。
没有信息的投资者是“瞎子”,拥有太多信息的投资者是“傻子”。今年沪深两市一路下跌,除了经济层面的调整和制度设计的缺陷等因素外,更多的还在于投资者的非理性冲动。空方在选择性知觉的影响下,对任何积极的信号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曲解为进一步下跌的信号,进而形成不计成本抛售的恶性循环。这一点,也可以从次贷危机爆发地美国股市的下跌幅度远低于A股市场而得到证明。市场要稳定,除了信息的充分披露,还需要投资者心理层面的健康与积极配合。否则,信息过量不仅会阻塞必需的思考,而且会误导合理的判断。
单个的投资者因个人能力、性格、信息缺失、精力有限等因素要形成独立的判断非常困难。那投资者群体是否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呢?依据金融心理学原理,投资者群体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很容易引发极端行为,即在行情看好时更加乐观,在行情看跌时更加悲观。因此,群体累加的并不一定是智慧,很有可能是愚蠢。理性的个体,聚集起来可能是非理性的群体。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金融市场是群体性癫狂的高发区域。如何把握投资群体心理行为的偏差,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是股市投资的永恒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