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盘一再下探、弱势难改的情况之下,政策之多和大盘之跌似乎令人难以理解。这种背离,需要投资者穿过政策的迷幕寻找市场真实的影响原因。借用地产界“地段、地段还是地段”的名言,对证券市场来说,用“业绩、业绩还是业绩”来解释比较合适。
业绩解释行情演绎曲线
对于上半年的行情发展,其半年时间50%的跌幅让人大跌眼镜,从静态市盈率已经很难解释行情的变化。但随着中期报表陆续披露,确实让人感受到大盘下跌背后的真正原因。
上市公司2008年半年报披露就将落下帷幕。截至8月25日,两市已有1178家上市公司的半年报亮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2.8%。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仍然保持增长态势,但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且相关公司证券投资收益大幅缩水,业绩增速下滑明显。数据统计显示,这1178家公司上半年完成营业收入总额31324.82亿元,同比增长28.39%。而去年同期,这批公司净利润增长率接近70%。而反映业绩“含金量”的经营性现金流情况也不容乐观,已披露年报公司1至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总额4129.17亿元,同比下滑60%。由此可见,业绩增速下滑可以说是真正解释行情的本质原因之一。对于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的预期才是行情的真正杀手。
从表象上分析,紧缩货币政策对行情进行了快速摧残,但GDP增速放缓、CPI上涨等,这些都是用来解释的。真正的意义在于,这一切都在上市公司业绩上得到了体现。对于市场、对于静态市盈率的解释都在业绩增速下滑前面显得苍白无力。
上市公司凸显业绩危机
在分析上市公司总体业绩之后,对于很多个体来说,具备了更强的杀伤力。以中石化和三一重工为例。中国石化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3.3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51亿元下降了73.4%。主营业务的大幅亏损,是造成中国石化上半年净利润急剧下降的原因。中国石化上半年营业利润亏损了237.8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532.85亿元下降了144.6%。现有的93.39亿元盈利,来自于334.02亿元补贴的贡献。而全流通第一股三一重工净利润8.16亿元,同比下降1.02%。净利润下降主要原因为:受上半年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上年同期减少2.32亿元,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1.82亿元。
通过中国石化和三一重工的两大案例可以清晰地发现,大盘蓝筹股之所以受到市场打压,不仅仅是因为系统性风险的释放,也不仅仅是流动性的问题,其背后的业绩危机要比想像中的严重很多。而三一重工之类受到市场低迷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尤其是证券类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的受伤,属于牛市后遗症,牛市的甜头让不少上市公司忽视了熊市的风险。
后续行情还需看业绩预期
在饱受市场下跌痛苦之后,市场的业绩风险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后市的何去何从又在半年报之后陷入了思考。虽然说“大小非”仍将左右市场趋向,但业绩预期也是决定后续行情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必须注意到预期对行情发展的重要性。很多时候,预期比事实更为重要。中期业绩20%-30%的增速和GDP比比其实并不太差,但由于预期的逆转导致动态市盈率下降,进而导致估值体系下移推动大盘的下行,是一个连环的多米诺骨牌。对于后期的行情发展,还需要注意下半年是否能够扭转这种业绩增速下滑的预期。从乐观的角度来说,也许下半年略为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有望促进上市公司业绩回暖,但从悲观的角度来说,要回到70%的业绩增速还是难度很大,况且还有“大小非”的问题。在市场的一致预期没有确立之前,对行情的谨慎仍然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