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时事
  • 8: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货币债券
  • A3:期货
  • A4:观点评论
  • A5:钱沿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半年报特刊
  • B2:半年报特刊
  • B3:半年报特刊
  • B4:半年报特刊
  • B5:上市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C113:信息披露
  • C114:信息披露
  • C115:信息披露
  • C1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29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2版:半年报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2版:半年报特刊
    原料涨价吞噬利润 上市公司背负成本压力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增加23.4%
    直面人民币升值 收益大于损失
    两税合一提升整体业绩8个百分点
    经营性现金流骤降 业绩增长面临考验
    上市公司上半年股市投资浮亏逾400亿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市公司上半年股市投资浮亏逾400亿元
    2008年08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初一
      ⊙本报记者 初一

      

      伴随沪深股市大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把双刃剑亮出了另一面。统计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股市投资浮亏超过了400亿元。

      在截至8月28日已公布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共有339家公司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中,286家公司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金额合计408亿元;仅53家公司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额合计49亿元。

      对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公司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其公允价值变动均与股票无关。如金额最高的中国石化,29.56 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源于公司在香港发行的可转换债券。中信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68 亿元,主要来自为交易目的持有的债券和衍生产品。东方航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89亿元,主要来自燃油期权合约。因此,考察上市公司上半年股市投资的浮亏情况,需要剔除上述49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值得关注的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将所持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前提下产生的。由于上市公司大多将所持股票列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只影响净资产,不影响净利润。所以,上市公司上半年在股市投资上的账面损失完全可能大大超过400亿元。

      看一看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排行榜,不禁让人感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公允价值损失金额前10名公司中,保险公司和券商占据了8席。其中,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中信证券公允价值损失分别为187.59亿元、77.66亿元、35.05亿元,位居前3名。

      保险公司和券商投资股市乃其主业,但一些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业绩被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拖累,就不得不让人感叹“不务正业,贻害无穷”了。统计数据显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绝对值占利润总额之比大于1的公司有17家,其中金融类公司仅3家。如健康元上半年利润总额4100多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却高达4.07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绝对值是利润总额的近10倍。

      不过总体而言,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影响并不大。截至8月28日已公布半年报上市公司共实现利润总额6100多亿元,400多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6%。

      已公布半年报上市公司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共计3200亿元,较期初数2713亿元增加487亿元。但是,在股市大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股市投资金额不可能实际上也并未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最多的建设银行,是因为代客债券理财业务的增长,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年初增加了467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107亿元的交通银行,也主要是因为持有企业债券增加。因此,扣除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增加数后,上市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金额实际上是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