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的骤然下降无疑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中的不和谐之音。据本报统计,截至8月28日披露半年报的1454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总额同比下降幅度近46%。
现金流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命脉,一个公司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入不仅关系到其支付股利、偿还债务的能力,还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现金流净额既包含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也包含了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一般而言,经营性现金流能更好地反映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值得投资者特别关注。
统计显示,1454家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5.25%。然而,这些公司经营所带来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未能实现同步增长,合计6757.92亿元,较上年同期深度下滑45.63%。其中,563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负,758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下滑。不少公司下滑幅度甚至在1000%以上,远远超过整体下滑幅度。如中通客车,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837.12万元,同比下降252986.66% ;云南铜业经营性现金流-71.18亿元,同比下降1701.19%;保利地产经营性现金流-64.48亿元,同比下降-1068.70%;中兴通讯经营性现金流-31.51亿元,同比下降18.64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如此“拮据”呢?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造成报告期内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支出的扩大。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出过多,其中包括企业购买生产材料的购货成本上升以及受行业景气度影响等。今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各类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且幅度较大,给中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压力。如中通客车就解释称,因原材料价格上涨且供应紧张等原因,导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
除了成本,企业应收账款未及时收回是造成经营性现金流紧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若未能及时收回应收款,也就成了通常所说的“纸上富贵”。比如,山西三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较同期减少63.12%,主因就是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减少。公司在半年报中称,“销售的商品在账面上已经计入利润范围内,但实际的资金并没有收回,所以会出现经营性现金流紧张的情况。”又如哈空调在净利润大幅增长87.72%的情况下,经营性现金流却下滑455.49%。公司解释,“报告期内应收账款金额增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
专业人士称,相对于收入和净利润,现金流量的指标或许更贴近上市公司真实的运行情况,获得足够的现金是上市公司创建优良经营业绩的有力支撑。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或者非常低,则往往显示出其财务状况并不健康,公司生产经营也会出现许多困难。相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充足的现金净流入,企业才有能力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市场占有的份额,开发新产品并改变产品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半年报时,如能结合经营性现金流指标,可以更好地判断公司业绩的可持续性和创造价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