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倒“柏林墙”到“新冷战”的隐约可见,时隔不到20年。这一切与以往两次世界大战一样,均起源于对全球经济政治霸权的争夺。俄罗斯对于其周边邻国的政治经济控制力被削弱深怀忧虑,从而最终引发了此次俄格军事冲突。而随着武装冲突和外交干预的升级,随着俄承认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的独立,这一事件对未来全球经济的冲击将极为深远。
从前苏联解体到若干加盟共和国纷纷倒戈欧盟北约,俄罗斯虽然军事力量并未衰退,但其对周边邻近区域的经济政治干预实力却大不如前。不难看出,俄格之争与此前的俄乌之争颇有共同之处。首先,由于同样的历史路径,格鲁吉亚与乌克兰长期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给,而俄罗斯在不断提高能源价格的同时也寻求通过能源武器加强对周边邻国的实质影响力,因此近年来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天然气管道归属权和能源供给方面出现多次争端。
其次,格鲁吉亚与乌克兰在脱离了前苏联体系之后,为了在政治、经济与军事摆脱俄罗斯的阴影,寻求更大的国家发展空间,均出现明显的“亲西方”倾向。虽然短期内仍然需要依靠俄罗斯的能源供给,但同时已经出现显著的能源供给多元化方向,如格鲁吉亚从2006年宣布购买部分俄罗斯油气资源;2007年宣布建设核电项目以求能源保障等等。这客观上就对俄罗斯的能源输出政治提出了巨大挑战。
一旦上述两国对俄罗斯的能源供给依赖大大降低,则除了俄罗斯对其控制力下降之外,他们对俄罗斯的叫板能力也大大增强。最为显著的是“输油管道之争”,2006年主要由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以及西方石油公司投建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BTC)输油管道就是打破俄罗斯对西方国家能源输出垄断的主要手段。该管道目前的输送能力能达到全球总输送量的1.4%,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石油输出控制地位不再唯一。
事实上,虽然目前西欧的能源供给40%来自俄罗斯,但是随着西欧能源供给多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外高加索地区与里海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越来越受到西欧国家的重视,甚至将其视为日益动荡的中东地区与俄罗斯能源的替代品。原本希望通过国有化垄断油气资源,一手掌握向西方出口能源专属权的俄罗斯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样富含油气资源的阿塞拜疆现在无需通过俄罗斯的输油管道即可向西欧与亚太国家出口能源。
而能源输出优势的削弱,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牵制上,对俄罗斯都是致命的。过去数年间西欧国家之所以在乌克兰问题上对莫斯科让步,甚至德国不断对克里姆林宫示好,都是基于对俄能源的依赖。如果未来俄罗斯在能源经济霸权上趋于下风,那么欧盟与北约对于俄罗斯的压制将大大增强。在土耳其枪击事件之后不久,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BTC)输油管道即陷于瘫痪,俄罗斯对于这一管道的潜在担忧也不难看出。
此外,该次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军事冲突爆发之后,格官方即指责俄蓄意轰炸在格境内部分的BTC输油管道。虽然该管道附近的英国石油(BP)随即否认了轰炸行动和可能的损失。但是从这一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俄罗斯、格鲁吉亚与北约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牵制的互动关系。俄罗斯需要向北约国家,包括西欧和美国输出石油来换取资金、技术与政治上的利益诉求;而格鲁吉亚则希望通过能源输出来靠近北约,甚至直接加入欧盟与北约组织,以此换取经济和政治上对俄罗斯的独立;而北约既需要俄罗斯这样对手的存在以维系自身的生存,同时也不希望与俄罗斯过于对立带来经济和政治上的损失,因而并不会过于袒护格鲁吉亚。
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军事极端行动只会暂时性地被运用于少数时刻,最终各方都离不开其他方的支持和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