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金融·证券
  • 4:时事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大全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年 8 月 30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3版:艺术财经·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3版:艺术财经·焦点
    第三届广州三年展引国际关注,带来多方联动
    上海双年展VS广州三年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双年展VS广州三年展
    2008年08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潘瑶
      2006上海双年展
      

      ⊙潘瑶

      

      广州三年展和上海双年展先后在9月6日和9月9日开幕,展期都延续到11月16日,档期基本相同。不过,两者在定位和价值取向上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差异,令人不得不看和体会。

      

      “快城快客”

      “与后殖民说再见”

      首先,仅从展览的主题来看,就可见其鲜明的特色差异。上海双年展的主题“快城快客”紧扣现代都市的文化特色,轻松巧妙地包容了城市中产生的视觉艺术特点。而广州三年展的主题“与后殖民说再见”就明显带着更浓的学术色彩,主题虽然也在学术讨论层面和艺术品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却缺乏大众乐于参与交流的活力。

      上海双年展针对是当前世界出现的前所未有的城市化现象,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并首次以人为对象和主题,揭示城市迅捷变化中人群的多元身份,通过外乡人/城里人空间迁徙的观点,移民/市民身份转换的观念,过客/主人家园融入的观感这三个层面锲入城市与人的命题,突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关怀,展示今日国际大都市中积极移民与文化融入的新趋势,探索城市化的丰富内涵;在与城市化相应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宏大背景下,城市急速膨胀,人口快捷流动,进而思考城市是否能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广州三年展拟定 “与后殖民说再见”为主体概念,既是策展工作的理论出发点,也是策展团所欲呈现的一个批评性视野。“与后殖民说再见”并不是对于后殖民主义的简单否定。一方面,作为一种现实处境,后殖民远未终结;另一方面,作为艺术策展与批评领域的主导性话语,后殖民主义已经高度意识形态化与政治化,不但日渐丧失其批判性,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体制,阻碍了艺术创作新现实与新界面的呈现。所以,“与后殖民说再见”,不但是从后殖民“出走”,而且是“重新界定”和“再出发”。

      

      城市地标     思想游戏

      上海双年展和广州双年展分别根据自己的展览主题制定了一系列专题展览,这些专题展览也延续了他们或轻松或学术的特色,也更进一步把主题讨论推向深处。

      上海双年展选择以城市地标性的区域特色来设置专题:首先是“梦想广场”,针对人民广场的历史变迁进行调研,形成与主题相关的作品,凸现人民广场在上海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性、社会性和多元性;其次是“迁徙家园”,这里是三个以大型作品为主的个展;其三是“移居年代”,展示世界各地城市与移民文化的关系;最后是“记忆码头”,让人思索机场、火车站等人群实现空间转换的场所,承载了多少人们的回忆、欢乐和哀愁。

      广州三年展则像是在玩一场思想者的游戏,设立四个专题板块:“行进中的计划”,呈现17个从“与后殖民说再见”的艺术计划;“思想屋”,特邀19位(组)国内外著名思想家、艺术家、作家展示他们的思想和创作模态;“自由元素”,展示55位(组)个体艺术家的最新创作,涵盖影像、装置、绘画、摄影、声音、写作与现场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特别计划”, 设立7个特别计划以呈现出不同语境中对于三年展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它们包括 “中东频道”、“东南亚剧场”、“消失的现场”、“会饮居计划”、“墨西哥的早晨”、“广州三年展原始档案”和“组织变异”。

      

      核心策展人

      研究员团队

      而从策展队伍来看,两者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上海双年展同上届一样,以中国美术学院的美术史博士、上海美术馆的副馆长张晴为总策展人,威尼斯双年展德国馆的策展人朱瑞安·翰尼和荷兰策展人翰克·斯劳格为主要成员,项丽萍和李凝担任助理策展。广州三年展的策展团队则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高士明、第11届卡塞尔联合策展人萨拉·马哈拉吉、中国香港著名策展人张颂仁三位策展人带领一个研究员团队组成。从数量上,广州三年展明显壮大,应该可以完成很多除了作为策展助理应该完成的协调工作之外的更具创造性的任务,但他们发挥的作品能否让人眼前一亮,参观者可以拭目以待。也可以知道上海双年展的核心策展人是不是能以精简的人员完成出色的任务。

      

      中国艺术家

      各国艺术家

      上海双年展的参展艺术家还是以像岳敏君、王庆松、刘野等大家熟悉的中国艺术家占多数,而广州三年展则多以国际艺术家为主,在170多位参展艺术家中只有1/5来自中国,如郑国谷、黄永砅、刘小东、邱志杰、吴山专等,其他大多都是来自中东、非洲、墨西哥、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这里可能会产生让观众更新奇的自由元素,就像是一场世界艺术大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