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广告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专版
  • B4:中小企业板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2版:上市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2版:上市公司
    期望避免退市 S*ST美雅启动股改重组
    万业企业
    大股东增资获批
    *ST华源
    子公司被判偿款3700万
    江苏阳光
    拟为宁夏阳光担保
    澳柯玛
    小家电销售快速增长
    多家公司定向增发方案面临逾期
    漳州发展
    投资千万元建4S店
    西部矿业
    子公司投资参建磷化工
    标准股份
    质量管理获殊荣
    华盛达
    被财政部罚款10万元
    吉林森工
    大股东二级市场增持股份
    搭乘百联大船 第一食品撒网黄酒业
    SST轻骑注入兵装优质资产引发市场关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期望避免退市 S*ST美雅启动股改重组
    2008年09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碧君
      ⊙本报记者 赵碧君

      

      在经过长达两年多暂停上市的等待后,S*ST美雅今日发布股改说明书以及重大资产重组报告。如股改和重组成功,则意味着S*ST美雅将摆脱退市破产风险恢复上市。

      据了解,本次S*ST美雅的股改的方案为:潜在非流通股股东广弘公司以豁免S*ST美雅21919万元债务和注入9000万现金作为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而其他21家非流通股股东持有6000多万股将共计送出2160余万股,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送1股,送出率为34.43%。

      据悉,该公司目前处于严重亏损和资不抵债的状况,陷入财务困境,面临退市的风险。为了改善公司基本面,公司提出改革动议的非流通股股东经协商一致,决定采用潜在非流通股股东广弘公司对公司债务豁免并赠送现金以及除广弘公司以外的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安排,使公司卸掉历史包袱,摆脱财务困境。

      重组方案显示,此次广弘公司将通过优质资产注入,使S*ST美雅的主营业务转型为农牧食品加工业为主,教育出版物为辅,这是目前宏观调控经济形势下受政策扶持的一个行业。而广弘公司债务豁免以及赠送现金的对价补偿,相当于使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增加了0.78元,相当于流通股股东获得约16848万元,也即按发行股份购买广弘公司资产的发行价格2.15元/股折算为7836万股,相当于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得3.63股。

      S*ST美雅此次的股改将与资产重组组合进行,同时操作。广弘公司承诺:“保证公司重组完成后,拟注入资产当年实现盈利不低于盈利预测水平,后续两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不低于10%,即2008年不低于5865万元,2009年不低于6452万元,2010年不低于7098万元,不足部分由广弘公司现金补足。”

      如果股改不通过,意味着S*ST美雅将被退市处理进入破产程序,因此,以上两个议案完全获得通过将可能是投资者“唯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