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产业·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研究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人物
  • B8:广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策略·数据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策略·数据
    股改再博弈过程中短线谨慎乐观
    增值税全面转型方案正逐渐浮出水面
    纺织业7月份出口增幅回落
    强势个股机构最新评级(9月3日)
    热门板块机构调研深度透析(9月3日)
    2245点只是阶段性的喘息机会
    底部:短期2000 中期1700-1800
    十大券商研究所九月份策略观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增值税全面转型方案正逐渐浮出水面
    2008年09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姚炯
      增值税全面转型方案正逐渐浮出水面

      近日从财政部透露的消息称,新的增值税转型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待批,预计减税规模超过千亿元。

      中金公司:

      市场预期的增值税转型,即将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那么企业新购买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进项增值税款将可以全额抵扣。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利润的增厚体现在:(1)折旧额减少,(2)营业税及附加的节省(城建税及教育附加费已包括增值税在内为税基)。

      短期而言,增值税转型对整体上市公司盈利影响比较有限,即便我们按所有新增固定资产进项增值税款全额抵扣的方案来测算,也仅2%左右。但对于重资本开支的行业和个股将明显受益于新增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减少带来的净利润增长(增幅约为3%-7%)和增值税抵扣带来的现金流增加。长远来看,有利于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进而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近期关于“增值税转型”话题再次成为市场热点,市场普遍认为在目前中国经济下滑趋势下,政府将考虑减税和扩大支出等刺激性政策。而增值税转型本身恰恰是政府现行可选择的减税政策之一,将鼓励企业增加投资,从而有助于防止经济增速过度下滑。

      从推出时点来看,增值税转型将取决于宏观环境的变化,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尚待时机。一是在当前“投资放缓”的靴子尚未落地和通胀威胁未消(资源瓶颈和资源价格改革因素)之前不适合推出该政策。增值税转型有明显的刺激投资作用,在当前时点下推进增值税转型无疑会进一步加剧目前严峻的资源紧张状况,从而进一步增加通胀压力。二是增值税转型将影响到财政收入。

      

      联合证券:

      事实上2004年我国已经在部分地区的部分行业试点过这样的改革,对推动工业企业规模增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按照目前的说法,新的调整方案将会是全额抵扣、全行业转型,并预计将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实施。这无疑将会极大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对固定资产投资起到相当的拉动作用。

      另一方面,虽然增值税转型具有很好地降低税负效果,但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如果存量不做调整,对于固定资产更新较快、后续固定资产投资较多的企业,降低税负的效果就会很明显;反之对于那些在投资初期固定资产一次性投资到位、后续固定资产更新较慢的企业,降低税负的效果就不是很明显。保持中性仍然是税制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经济调节作用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企业应该在不影响基本决策基础上进行税收筹划,避免为钻空子而盲目加大投资搞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