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金融·证券
  • 4:时事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焦点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年 9 月 6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李华弌:中国强大后更应注重传统
    书画“完全佚名”造假法之
    “仿制”成品辨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书画“完全佚名”造假法之“仿制”成品辨识
    2008年09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 鼎
      图

      1

      图2
      ⊙黄 鼎

      

      此次接着讲书画“完全佚名”造假法之“仿制”作伪。以往我曾揭示过单纯性的书画“仿制”招术,是指以一种不用某具体真迹作参照母本,仅凭造假者个人对某位拟被仿冒名家艺术特质的效仿与追摹,即纯靠“仿功”来造假的一种常见的书画作伪方式。那么“完全佚名”的“仿制”,通俗地说就是不做款识、不钤盖图章的“仿制”。以此法炮制,成品虽然不“指名道姓”,但由于其主要艺术构件与“客观存在”的某名家“艺术征象”有某种程度的近似,所以,即使卖方不说一句话,不做任何注解,但成品的“艺术构件”却照样能产生“暗示”效能。一旦售假人在抛售这类存在因势利导对成品做适当的“口头宣传”,那么诱骗成功的几率无疑就大大提高了。

      记得五六年以前,有一次我步入南方某家拍卖行的预展处,就看到图1此件在展示时标签与当场拍卖图录均署为“无款”的成品,我当时颇感意外。此画虽说被告之“作者不详”,但明眼人一看就马上知道它是“仿制”陆俨少画风而成。因为陆俨少作品的艺术风格太独特了,在众多山水画名家中几乎是鹤立鸡群。所以我个人以为,这是有意为之的一件“完全佚名”造假法之“仿制”成品。将图1做成不题款不盖章样,且署名不明示“原创者”,其用意就是期待它在拍卖会中产生“意外”结果。图2是一件陆俨少的同类型作品真迹,将其刊印在此处,我也是有针对性的,大家只要细看此作品所画山体、树、水的笔线与造型,结合对照图1中的同样内容,相信就会明白一切。还要补充说明的是,就在拍卖该成品的同一家拍卖行,竟然还入拍好几件仿陆“完全佚名”物。此情景正可以说明根本就不是什么“原作者不详”,而是彻头彻尾的“迷幻术”。

      辨识“完全佚名”的“仿制”成品,首先先要在收藏心态上做“调整”:任何人收藏书画都只能靠过硬的眼力或正确的决策,艺术品市场的捡漏“好事”毕竟只是偶然的;其次是要慢慢培养起审看每一件作品最基本艺术要素(笔墨与造型质量)的能力,“仿造”的成品,至多只能仿到风格的四五成,在艺术质量上少有很接近者;最后是若成品被认为像某位名家的作品,那就一定要多与该名家的已确认真迹做对照分析。即便是临时抱佛脚的去翻书,那也比偏听偏信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