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时事海外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股民学校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私募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营销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9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基金·基金投资
    新债新股轮番登场 债基争相抢“食”
    “三驾马车”皆有掣肘 对经济政策有些许期待
    今是昨非谈估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今是昨非谈估值
    2008年09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嘉实基金研究部 马惠明
      嘉实基金研究部 马惠明
      市场的变化常常令人感到今是昨非,2005年6月的998点,2007年10月的6124点,2008年9月又到2200多点;300元的中国船舶、154元的驰宏锌锗,40元的万科,转眼间已面目全非,有些股价仅是一年前的百分之十几。股价剧烈波动的驱动因素到底是什么?

      

      估值是股价变动导因

      估值是驱动股价变动的主导因素。我们通常把股价的变动归结为两个因素:盈利和估值,即股价=EPS×PE。如果把整个市场当成一家上市公司,2007年全年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较2006年相比增长约50%,但同期指数的涨幅达到500%以上,2008年中期净利润同比增长16%,而指数下跌接近40%,非常明显,盈利的变化只解释了一小部分股价的变动,甚至无法解释(2008年中期盈利增,股价跌),而在此背后的是估值的巨大波动2006年初的约26倍上涨到2007年的超过60倍,而今又回到了20倍出头。估值是股价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多样的估值方法:上面提到的“估值”是市场中接受程度最高、简单有效的PE估值,即市盈率估值。实际上,除此之外还有多种估值方法,一般分为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两大类:

      市盈率PE(股价/每股收益)、市净率PB(股价/每股净资产)、市销率PS(总市值/销售收入)以及PEG(市盈率/净利润增长率),都属相对估值。

      绝对估值主要是:

      1、DDM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 /股利折现模型)

      2、DCF模型(Discount Cash Flow /折现现金流模型)

      (1)FCFE ( Free cash flow for the equity equity /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

      (2)FCFF模型( Free cash flow for the firm firm /公司自由现金流模型)

      财务分析和盈利预测是估值的基础,各种估值方法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钩稽关系,我们不再详述,下面讨论的是关于PE估值方法的一些体会。

      

      对估值的再认识

      市场的剧烈波动让我们对估值的玄妙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实际上估值绝不仅仅是做好假设,计算得出所谓合理估值,这样的结论也许仅具有理论意义,它或许只是股价无限趋近的一个目标,或许在某个时点会瞬间重合,但之后又长期偏离。

      (1)估值的相对性局限:是什么使估值从20倍到60倍,又从60倍回到20倍,不是公司,也不是行业,更不是估值本身的规律性波动,显然有超越这些因素之外的因素在决定估值,我们可以认为是宏观经济、行业趋势、投资者预期、流动性、情绪等等,但至少使我们认识到估值的相对性局限,所有估值方法其实都可以看做是相对估值,DCF的绝对估值依赖于苛刻的假设,因此作为一种方法论存在的意义更大,其他各种估值都是挑好苹果和坏苹果的功能,而不能给苹果定价,因此超越估值的局限,寻求更高层面的市场理解,或许可以使我们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清晰。

      (2)估值的整体性:任何一个行业板块的估值都依赖于它所在的估值系统,相同市场的不同情景下,估值会大相径庭,这说明任何估值都必须调整到于估值系统相适应的水平,这种强制性的调整会超越行业和公司本身的趋势,带有市场整体性特征,因此显著偏离系统水平的估值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

      (3)估值的长期有效和短期无效:一个长期有效的市场并不等于在任何时点都是有效的,股价的长期表现是公司价值的体现,但在短期内也许和公司价值无关,这就使我们坦然面对无法理解的上涨和下跌,也使我们理性地坚定价值投资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