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叶苗
中国金融交易所2006年9月8日成立,迄今已满两周岁。两年来,中金所以股指期货的筹备为契机,举办了各类业务培训班,进行了多轮应急演练,在交易、研究、风控、IT等各方面,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期货行业的专业水准。其中最关键的动作,就是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成功推广。
参与者持续增多
2006年10月30日,中金所正式拉开了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活动的序幕。这一动作的重要意义有二:一是进行股指期货合约、规则与系统测试;二是对各类投资者进行模拟实战演练教育。
根据中金所网站的月度数据推算,从2006年10月到2008年9月5日,沪深300仿真交易的单边成交量达到了100761930手,超过了1亿手大关。日均总成交量在20万-30万手左右。
“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指数波动逐渐被熨平,使得仿真交易具有了更多的短期价格发现能力。”南华期货研究员陈彤表示,仿真交易的波动较第一年减轻了,其远期合约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准确地反映市场对股指的预期。也有研究者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仿真行情已经较好地反映了沪深300指数的运行机理。“除了一开始的散户,后来券商、期货公司、软件公司都逐渐加入。”陈彤表示,仿真交易诞生后,使用者的数量一直在持续增加。
研究员俞雪飞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到, 仿真交易火爆的第一阶段是从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参与对象主要以熟悉交易规则的散户为主,包括原商品期货的投资者和股民;第二阶段是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月,这一阶段以券商、基金等机构为主。券商通过仿真交易对股指期货的期现套利、跨期套利和跨品种套利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基金公司则尝试性地利用仿真交易对应自己管理的基金规模,为今后开展动态性的资金管理积累感性认识。
促进期货业升级换代
“我们的机房和网络都为此升级了。”经易期货研究员刘馨琰表示,虽然仿真交易不是“真枪实弹”,但为了将来能通过中金所的严格考核,各个期货公司都更新了硬件设备,“而且还间接地提高了对现有客户的服务水平。”
据了解,在申请中金所会员的过程中,公司必须通过应急测试,在仿真交易中面对各种特别状况,“参与其中,很多期货公司的总体水平都提高了,在商品期货中的实战能力也水涨船高。”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各期货公司都投入巨大,纷纷设立新的研究部门、IT部门、风控部门。而新的套利系统、套利策略、风险模型、风控预测,乃至程序化交易技术都由此开发出来,使行业的“技战术”获益良多。
同时,仿真交易也为期货业间接吸引了很多投资者,“一些投资者在仿真交易一两个月后,对期货业产生了兴趣,为了得到实战感受,转而投身商品期货。”刘馨琰表示,仿真交易对期货行业客户开发有积极作用,其本身就是对期货业的宣传,“客户转化的比例很高。”
投资者得到生动教育
“即便是仿真交易,它的波动也比现货来得大,能让投资者清楚地看到风险。”陈彤表示,由于金融期货跟证券市场的相关性极高,其风险和波动必然会加剧。
“什么是做空?”“什么是保证金?”一开始,期货公司往往要解答仿真参与者的“菜鸟问题”。由于知识匮乏与资金的虚拟性,许多投资者在“游戏”中追求高收益,满仓操作比较普遍。中国国际期货曾在一次仿真交易大赛中,统计出满仓操作的投资者约占80%以上,平均每日强行平仓就高达500余人次。
刘馨琰表示,在仿真交易推出的初期,确实暴露出了投资者的许多弱点,“很多都是满仓操作,问题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一些投资者连保证金制度都不甚了解,使得爆仓现象层出不穷。也正因为问题暴露了,有了切身体会,才使得“准期民”们意识到了股指期货的高风险,其参与态度变得更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