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圆桌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披 露
  • C2:产权信息
  • C3:数据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策略·数据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策略·数据
    防线决堤 政策“温柔”难促市场质变——十八家实力机构本周投资策略精选
    证监会将用可交换债券控制大小非
    证监会将控制新股发行节奏
    地方政府悄悄为房地产市场“暖市”
    强势个股机构最新评级(9月8日)
    热门板块机构调研深度透析(9月8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防线决堤 政策“温柔”难促市场质变——十八家实力机构本周投资策略精选
    2008年09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主流资金入场意愿并不强

      ⊙国元证券

      

      众所周知,上一轮宏调从2004年4月份开始,股市也就此结束了持续四个月的反弹,随后再次步入漫漫熊途。本轮股市的下跌实际上也是伴随着宏观经济的调控进行着,只是无论是速度还是幅度都远远大于2004年的那一轮。原因是,2004年的调整本身就是熊市中的调整,而这一轮是大牛市结束后的调整,因此有所区别。同样的市场,我们注意到管理层在2004年就陆续展开救市措施。

      上周五的破位下跌再次显示“熊市不言底”以及重要关口往往只是心理支撑。一旦预期瓦解,蛰伏在其中的投机资金以及散户心理会迅速崩溃。一个有意思的对比是,上海本地股预期受益于上海国资委的资产整合成为近期上涨连续性最强的板块,而基金抱团的股票却出现较大补跌,说明资金更加注重于短期炒作。既然热衷于短炒,那就说明短期内主流资金入场意愿并不强,缺乏主流资金参与的市场,注定空间有限。

      既然2245点已破,指望政策救市恐怕要失望大于希望,那么还是等待宏观经济基本面真正的明朗吧。就本周来看,周初面临惯性下挫,股指重心将进一步下移,无外力参与情况下预计2000-2300点将成为新的运行区间。

      

      短期政策利好作用仍有限

      ⊙银河证券

      

      8月份国内宏观数据即将公布,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会进一步改善,CPI可能降至5.5%以下。但是受到8月份奥运会影响,工业企业生产可能会有一定下滑,不排除这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海外市场状况继续令人担忧,而由于美国经济先于其他经济体衰退,在我国对美国出口大幅下滑后,对欧盟、日本的出口可能也将面临严峻考验。

      市场供求没有实质性变化,依然呈现紧张局面。从扩容速度上来看,虽然大盘股发行已经基本停止,但是再融资和中小股票发行不断。5月份以来新股发行月均60亿元、再融资月均180亿元,限售股解禁和减持没有明显好转。而即将上会的招商证券IPO、新兴钢铸再融资又给弱势市场增添了一份压力。

      政策面上,监管机构近期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值得关注。我们认为这对A股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市场长远的健康运行,但是短期来看利好作用有限。

      在市场供求关系和投资者信心没有明显变化之前,市场仍然会维持弱势震荡格局。

      

      可交债对大小非作用有限

      ⊙中投证券

      

      9月5日晚,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定》,我们认为,《规定》并不涉及对大小非减持的任何限制;缺乏资金只是部分大小非减持的原因;选择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股东数量可能有限;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数量可能有限。

      因此,可交换公司债券的功能更多体现为增加了一种新的债券融资渠道,有利于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但对限制大小减持的作用有限。

      

      减持公开化和大非小非化

      ⊙申银万国

      

      9月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定(征求意见稿)》,我们认为,此政策对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东而言,是增加流动性的途径,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是对股市的影响,我们认为是负面的,它可能造成两种效应:减持“公开化”和大非“小非化”。

      减持“公开化”:发债的同时会暴露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票的意图,这就是减持公开化。第一,大股东减持该公司的股票,市场会对该上市公司质地和前景产生怀疑,从而影响该公司的估值水平;第二,出于对未来行权的不良预期,可能会引发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票的其他股东的“囚徒困境”式的减持。所以无论是从估值上还是供求上,减持公开化都是一个不良信号。

      大非“小非化”:从政策对可交换债券发行者的资格要求来看,许多零散的小非并不符合,大部分符合要求的是大非。如果大非以某一部分股票作为抵押发行可交换债券,引来的投资者可能以财务投资者为主,他们规模小、逐利性强、监管难度大,无疑加剧了该股票在未来的减持压力。

      

      动态估值仍存在下降空间

      ⊙江南证券

      

      大小非减持是宏观紧缩政策之下企业流动性收缩的一个结果,上市公司利润仍没有见底,股市估值也就很难见底。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看,相关政策出台并不能解决股市下跌的根本问题,也就很难说得上是重大利好。其次,解禁股减持的主力军是小非,对于发债主体的要求会将很多小非拒之门外。整体来看,此次政策的出台并不能解决股市下跌的根本问题,而对小非减持的限制作用也很有限。

      根据统计,以半年报业绩为基础的上证综指市盈率15.5倍,沪深300指数板块静态市盈率最低为14.7倍。与国际估值相比较,目前静态估值水平已经合理,但是出于盈利下降预期,从动态估值来看仍存在下降空间。

      

      加速探底后可能超跌反弹

      ⊙东海证券

      

      就影响本周市场的各因素看,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如PPI、CPI、进出口和货币金融将陆续公布,有利于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的判断,也有利于投资者对政府调控政策走向的判断。资金面上,整体看并没有太大压力。在目前股市趋势向下时,大部分资金都集中在债券市场;技术面看,如果没有对冲性利好措施出台,市场仍将继续探寻底部。

      因此,我们认为本周市场在短期下跌趋势下,若无政策利好,随着后半周经济指标的公布,市场可能走出一个加速探底后超跌反弹的“凹”形走势。但这种反弹空间有限,整体市场中期下行趋势仍然存在。操作策略上,市场仍处于加速探底阶段,近日应保持谨慎观望,关注后半周的机会。

      

      底部在2000至2200点之间

      ⊙齐鲁证券

      

      市场波段调整已经比较充分,短期反弹要求逐步增强,A浪底应落在2000点至2200点之间。

      沪市A浪3自2008年1月14日5522点至4月2日3283点,下跌53天,跌幅40.5%;A浪5自5月6日3786点至9月5日2199点,已经下跌了88天,跌幅41.9%,A浪5下跌时间和幅度均已经超过A浪3;7月10日2952点至7月16日2656点为小1浪,至7月28日2924点为小2浪,至8月13日2370点为小3浪,至8月20日2523点为小4浪,至9月5日2199点仍在小5浪中。小3浪下跌11天,跌幅18.9%;小5浪已经下跌12天,跌幅12.8%,小5浪下跌已经进入后期。

      1992年5月1429点至1992年11月386点,回吐了上涨幅度的78.2%;1999年6月1756点至1999年12月1341点,回吐了上涨幅度的58.5%;2007年10月6124点至2008年9月2199点,已经回吐了上涨幅度的76.6%。

      2008年上半年,几乎所有的机构投资者认为下半年底部区域在2200点至2500点之间。而现在80%以上的投资者认为底部在1800点至2000点之间。根据相反理论,市场底部很可能落在2000点至2200点之间。

      根据投资策略对市场的判断,买进上海金陵、岳阳兴长各10%,上调股票仓位从20%到40%。

      缺乏外力靠自身难以反弹

      ⊙中原证券

      

      在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大幅调整之后,A股市场当前的估值水平达到13年以来新低,投资价值已比较明显,A股投资环境正在逐渐趋暖。整体来看,A股市场正处于构筑中期底部阶段,近期走势依然充满不确定性,未来行情不但要看奥运后以及第四季度国内宏观经济的表现,而且要看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

      上证综指已经击穿了2245点,也就是上轮牛市高点,但并未出现止跌企稳迹象。预计在实质性利好措施真正出台之前,后市股市仍有下跌空间,上证综指近期可能会考验2000点整数关口。能否出现超跌反弹仍有赖于政策面支持,缺乏外力支撑股指很难依靠自身力量走出像样的反弹行情。当然市场经过连续快速暴跌之后,技术上有较强的内在反弹要求,后市反弹高度和力度还要看后续资金的跟进情况。

      

      熊掌踏破牛顶将继续寻底

      ⊙浙商证券

      

      回首七年牛熊演变,股权分置成为期间重要关键词。2001年国有股减持政策出台,成为上轮牛市见顶的导火索;2005年股改成为之后两年牛市的催化剂;而今股改遗留下来的大小非问题又成为股市暴跌的罪魁祸首。2245点这一道重要心理防线被攻破,市场信心再受重创,大盘寻底过程仍将继续。

      交易所发行新规对于新老划断后限售股的松绑,短期内将对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可交换债券丰富了上市公司股东的融资渠道,同时也加剧了市场对股市资金被分流的担忧。虽然证监会一再强调要控制新股的发行节奏,但是大型IPO,尤其是原本并不符合发行条件的特批IPO却接连出现,屡屡冲击投资者脆弱的心理防线,给市场带来复杂的心理预期。

      

      目前市场已处于极弱格局

      ⊙上海证券

      

      我们认为虽然物价走势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向好的变化,为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下阶段价格上涨压力依然不轻,通胀压力依然有回升的可能。就市场影响而言,目前CPI数据并非市场主要的关注焦点,如果8月CPI数据“破6”,对短期趋势影响不大。

      我们认为就目前市场运行的时点来判断,《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只是为上市公司限售股东提供了一种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与减持渠道。由于可预期的市场参与各方利益驱动力不强,因此《规定》的短期利好效应有限。

      从市场层面历史经验分析,目前市场已经处于极弱格局,而市场往往领先经济趋势,所以我们在市场继续调整中等待,同时也需要客观看待9月行情。

      

      跌势完结或仍需耐心等待

      ⊙长城证券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两个旧的问题:(1)外围股市恶化风险是否再度降临,在限售股解禁不断摧残估值体系和市场信心情况下,支撑前期金融股抗跌的估值标杆——港股是否面临估值重心下移的风险;(2)在悲观基本面预期和大小非导致估值崩塌情况下,机构和普通投资者都对市场的合理估值部分丧失了判断能力,下跌趋势的完结或仍需耐心等待。

      经济衰退阴影是缠绕在全球资本市场头顶的一团愁云。如果说过度负债造成金融动荡的美国是衰退阴影的源头,那么随着“经济波澜”沿着全球产业链的不断扩散,当前的衰退愁云更多地刮到了欧洲、日本头上。我们相信衰退波澜将继续沿着“消费研发核心——制造业轴心——原材料基地”这个全球分工食物链逐级扩散,继欧洲、日本等消费研发核心国之后,以中国为代表的制造业国家增长放缓的节奏在2008年之后将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一系列不利经济数据的冲击下,上周五香港恒生指数一举跳空跌破了20000点大关,A股市场与H股相关度较高的银行、保险股纷纷形成了阶段性反弹结束后向下破位的苗头。在市场大资金风格转换过程中,具备抵御经济周期特征的消费、医药、甚至基建板块失去了资金追捧的高估值支撑,普遍形成了估值同化、向下补跌趋势。

      

      等待可能是目前最佳选择

      ⊙德邦证券

      

      尽管管理层一如既往地唱多市场,不断放松大股东回购条件并对大小非持续出招,但收效甚微。而在上周五沪指跌破前一轮牛市高点后,证监会再次支招化解大小非解禁事宜。市场对于大小非及新增限售股的恐慌,中国证监会只能不断“创新”应对。但措施看似有利,但效果可能依然让人失望,因此市场弱势格局不会改变。

      目前一方面内外宏观经济的悲观预期持续压制着市场转暖,近期市场任何反弹都难以持续。另一方面,大小非解禁预期以及解禁后纷纷抛售的现实持续打击了投资者的情绪。因此,恐慌再次延续必将使市场再下台阶,而成交量没有放大表明投资者依然对后市抱有幻想。证监会在其职责范围内唱多难以改变市场趋弱,基于对后市弱势依然难改的判断,我们依然坚持轻仓策略,等待可能是最佳的选择。

      

      战略性建仓机会为时不远

      ⊙国盛证券

      

      近期监管层推出了一系列维护市场稳定的举措,但另一方面又不断推出新股扩容。显示管理层对市场的维稳政策飘浮不定,仍没有真正解决好新股快速扩容给市场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由于投资者非常担心老的限售股压力尚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接二连三的新股发行又给未来市场制造了更多的新的限售股压力,导致市场持续低迷,人气进一步受损。

      从技术层面看,上周采掘指数食品、传播、医药、农林、金融等行业跌幅居前,由此可见目前市场主流机构资金仍在减持仓位,成为市场杀跌的主要动力。不过,目前市场估值水平与海外成熟市场已经比较接近,初步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战略性建仓机会已为时不远。随着股指跌破2245点,多方抵抗有望出现,股指继续调整空间较为有限。

      

      可能会有下跌抵抗性反弹

      ⊙广发证券

      

      部分人士认为的“牛熊分界岭”——2245点上周被击破了,其实市场早已经将今年的股市定义为“熊市”了,只是没有想到发生的是“股灾”,而且是特大型的“股灾”。那大盘是不破不立,还是继续探底?前者自然是广大投资者的希望,但希望归希望,现实是有没有回升的基本条件。一般来说,股市走牛的基本条件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经济基本面,包括国内、国外。但由于现在已经处于国际大融合,国内国际互为影响,尤其是大的经济体这种联系更为紧密。而目前恰恰是全球经济都处放缓,或者衰退期,指望股市走牛的第一个基本要素不存在。二是供求关系。历史留下来的“大小非”和“新老划断之后的大小非”越积越多,基本封杀了大盘上涨空间。

      股市不能走牛不等于没有反弹,甚至强劲反弹。问题在于何时反弹,何处弹起?如果纯粹靠股市自身,基本上不会出现超过30%的反弹。而要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中级行情,必须有政策面配合。就目前来看,似乎还看不到政策面有什么“利好”股市的有力措施。从周K线组合来看,下跌态势明显,暗示大盘继续下探在所难免。只是近日跌幅较大,有技术性反弹要求。本周将公布8月份宏观数据,市场基本有所预期,届时也许会制造一个下跌抵抗性反弹,但整体回暖仍需要时日。

      估值相对合理政策待细化

      ⊙东北证券

      

      我国经济现在面临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企、外部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的复杂局面。

      上周末,证监会就《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但该举措仍然是治标不治本,还有待政策的细化。此外,上周全球股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全面下跌,而A股指数居然成为上周全球跌幅最大的市场,投资者似乎已经忘却了A股还有多少成长性存在。其实目前A股无论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均已经在历史估值下限,且对比美国股市也处于美股估值水平的下限。

      未来管理层如果能够稳定市场预期、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A股市场风险溢价较高的不良现象,那么A股获取高于美股的估值水平是合理的。

      

      还待出台风行雷厉的措施

      ⊙招商证券

      

      政策陆续出台,制度建设加速推进。《求是》推出一组主题为《坚定信心 推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的专家文章,显示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正在引起越来越高的关注;沪深交易所颁布新的《股票上市规则》,我们认为并非是为大小非“松绑”,主要是方便私募股权投资的顺利退出; 证监会发布《可交换公司债券规定》征求意见稿,将以创新的市场化手段对“大小非”减持进行疏导和规范。这是正确的解决思路,可以预期这些政策的落实最终应可圆满解决大小非减持问题。

      世界经济前景仍然黯淡,外围股市持续下跌,使得A股估值的国际化道路更加艰难;政策上的积极转变已经出现,而投资者对政策理解出现偏差,以至于估值调整只能以一步到位方式进行。

      回想一年之前,万马奔腾;一年之后,万马齐喑。若要使A股市场恢复生气,还待决策层出台风行雷厉的措施。

      

      2000点保卫战将提前打响

      ⊙国信证券

      

      上周优质龙头消费股的加速“跳水”和银行板块的迭创新低,引领大盘轻松击穿2200/2300点一带防线,周五上证综指大幅低开让2245点这一极具娱乐性的“牛熊分界线”湮灭于无形的瞬间。经济景气回落和企业盈利渐次下滑成为大盘下跌的根本原因,沪深交易所出台的股票上市新规虽不算利空,但招商证券IPO审核让市场真切体会了“期盼之后失望”的滋味,再一次印证了我们的观点:只要IPO审核发行还在继续,我们就有理由怀疑政策面真正做多的诚意。上周末的可交换债券创新制度属利好政策,但在疲弱无助的市况下,可能会促成“2000点保卫战”的提前打响。

      

      量变到质变时点仍未到来

      ⊙国都证券

      

      从上周行业指数表现来看,机构做空迹象较为明显,其重仓的“专营零售”放量领跌,“商业银行”跌幅第三,“海运”、“食品”、“石油、天然气与供消费用燃料”均下跌10%以上,可见其已完全被悲观情绪所笼罩。

      经济面上,原油价格持续调整部分缓解了投资者对未来通胀的担心,但有关世界经济形势的不利数据不断传来,进一步强化了投资者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政策面上,管理层表现出积极的姿态,从鼓励分红及大股东增持,到修改股票上市规则,再到可交换债,制度性建设不断推进。不过在投资者信心几近丧失情况下,市场对利好政策很可能表现迟钝,而且对于政策调整也往往注重利空一面而忽视利多因素。

      总体来看,虽然政策利好仍在累积,但从量变到质变的时点仍未到来,预计本周市场难改弱势态势,仍有创新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