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和裕
上海证券报昨日报道的楼市“地方保卫战”引发业内关注,专家认为,房地产市场是到了一个继续推行现行政策还是需要一些完善修正的调控“临界点”。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战军昨天向记者表示,地方“救市”可视作调控政策调整的一丝动向,但目前主要反映出的是地方心态不如中央“稳”,在“眼前利益”受损的风险前按捺不住,“对地方政府来说,楼市滑坡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土地财政’堪忧,另一方面是担心开发商转嫁风险,如因资金链问题而导致烂尾楼、拖欠款、失业等。”
而从已经开始“自救”的地方来看,二三线城市显然比一线城市“着急”。“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业‘底子’厚,同时更要看中央‘脸色’,毕竟今年以来中央的调控政策始终不见松动,所以更多的城市目前‘按兵不动’。”李战军坦言。
“由于我国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导致中央暂时不会出面‘救市’。”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红旭则分析,“房地产市场的区域不均衡和调控政策一刀切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政府不能一直做‘鸵鸟’,所以部分地方政府开始自己调整,而且中央也未明确反对地方政府尝试‘救市’的行为。”
不过,对于地方政府采取的“救市”措施,业内认为还是合理的。李战军直言,现时推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实际贯彻过程中,也有着短期化、难以执行甚至呈反向效果的缺点。“如提高税率利率、提高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等,往往对中高收入阶层影响不大,对低收入阶层却形成购房障碍,或者受损的总是新进场的购房者。这部分便成为可调整空间,如这次地方‘救市’措施中,就都很重视修正、运用这些财政手段以拉升交易量。”
至于中央未来会否“接盘”地方的“自救”行动,业内显出观望态度。“调控效果需要巩固,但又出现一些‘硬着陆’迹象,政府现在也是‘两难’,由此形成现在这种‘自下而上’趋势的调整,不排除中央基于地方的动作再统一规定一些措施,不过时点的把握很关键,总得先看地方行动的反映和成效。”专家指出。一些开发商则更是希望,政策不能仅是“打开后点击看看”就算了,而是要有推动作用。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前不久完成的《完善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课题研究则提出,现实情况是虽然商品房交易量呈现低迷萎缩,但全国楼市价格总体还算有力;虽然商品房开工面积、在建规模和竣工面积大幅度下降,但房地产投资增幅依然不小;虽然住房保障政策已经启动,但对解决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和发挥对市场商品房价格的影响仍有一个中长期的过程;虽然房地产市场依然延续着中国经济的热点,但整个房地产业并没有陷入危机。所以,体现国家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政府应该也可以兼顾协调各阶层的认识和利益,在国家改革发展目标和改革发展战略的框架下形成阶段性的正确政策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