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A股市场再度创出调整以来新低,上证指数一度逼近2100点大关,银行、煤炭等权重板块成为拖累市场走低的主要做空动能。随着市场所关注的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相继发布,由于CPI数据低于此前市场的预期,部分抄底资金介入,推动股指展开反弹走势,上海本地股、航天军工板块走势活跃。但2180点上方压力沉重,由于市场人气积弱已久,技术性反弹仍然是“来去匆匆”,收盘两市指数均收出带上下影线的小阳线,市场弱势格局并未改变。
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通胀和外部经济不确定性的压力,原材料价格高企和生产要素价格重估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外需的下降以及紧缩的宏观政策等诸多因素无不考验着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国内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4.9%,创14个月以来新低,远低于此前市场所预计的5.3%。但PPI继续创出新高,8月份增长10.1%,CPI和PPI之间的剪刀差继续扩大。
PPI继续攀升显示上游能源和原材料通胀压力继续向中下游传导,而CPI回落却意味着中下游通过涨价转嫁成本压力能力的减弱,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率将进一步被挤压。今年1至8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仍然上涨7.3%,而PPI的继续创新高显示其向CPI的传导作用不减,从紧的经济政策短期内难有实质性的改变。因此,尽管宏观调控政策微调的序幕已经拉开,A股市场的内外经济环境将趋于宽松,但面对外围环境难以改善、国内经济增速回落和市场资金面压力重重等各种不利因素,通胀压力缓解难以成为A股市场反弹的契机。
不确定因素继续困扰市场
从目前市场的态势看,如何有效解决大小非减持问题是目前A股市场何去何从的关键,而大小非问题的核心则是大小非持股成本对二级市场估值体系造成的巨大冲击。A股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之后,随着大小非解禁高峰的到来,市场扩容压力空前增大,特别是在市场环境和预期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之后,大小非减持套现的压力有增无减。由于大小非解禁的压力始终是悬在A股市场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何化解大小非解禁压力已经成为困扰当前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尽管就政策面而言,管理层接连出台规范大小非解禁的政策,如大宗交易、信息披露、可交换债券以及未来可能推出的二次发售等,虽然这些措施对于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市场长远的健康发展,但就短期而言,其利好作用十分有限。因为无论是完善披露交易细则还是推出可交换债券,都只能起到增加交易复杂性、进而推后减持时间的效果,并不会改变大小非减持的趋势。因此,只有建立一套全面规范大小非有序抛售的体系,才能缓解目前大小非减持给市场带来的恐慌,重新树立投资者的信心。
弱势震荡成为主基调
从A股市场的基本面看,由于对宏观经济的长期担忧并没有化解,大小非解禁的压力始终压制着大盘的反弹空间。因此,尽管A股市场已经历了65%的调整,但只要基本面因素无实质性改变或强有力的“外力”干预,A股市场整体系统性机会仍然相对有限。从A股市场近期的表现看,由于系统性的投资机会相对匮乏,受事件驱动的主题性投资正日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围绕题材而展开的阶段炒作已成为近期盘面的一个亮点,典型的如上海本地股、航空航天板块等。
证监会近日就《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审批暂行规定(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由于《草案》放松了券商在债券投资、同业竞争等方面的制约,市场预期包括融资融券在内的创新业务的开展渐行渐近,在这样的背景下,券商板块的表现有目共睹。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基金重仓股的持续下挫,煤炭、有色金属、房地产等前期为基金高度追捧的品种成为主要的做空力量,显然,在市场分歧较大、场内无法形成有效合力的背景下,A股市场弱势调整的格局仍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