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公司调查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信息披露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通胀绝对水平
    其实并未下降
    从触发下跌的因由找寻未来行情轨迹
    我国财政效率近年来何以不进反退
    如果市场靠自身机能已无法恢复……
    迎接全国城市无车日
    推进资源性价格改革
    正是好时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如果市场靠自身机能已无法恢复……
    2008年09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福重
      王福重
      美国财政部的这次行动,不是直接拯救美国的楼市,它救助的对象是金融市场。美国救助两房的举动,对于中国市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一些专家有关中国股市“三不”,即“不宜救、不必救,不能救”的说法,不是负责任的言论。如果一个市场已经处于非理性的状态,靠自身机能无法恢复,干预就是适宜的。

      ——从美国政府救助“两房”说开去

      美国政府7日宣布接管陷入困境的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向这两家公司最多注资2000亿美元,启动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救市行动。此举被市场广泛理解为利好,除A股外,全球股市都出现了明显的回升。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引起联想也在情理之中。

      有人说,美国号称自由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如此大规模干预市场,是不是对自由市场的一种反动,是否标志着美国经济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微妙转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西方国家在经历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之后,痛定思痛,认定单靠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并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转,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此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模式,就不再是古典经济学家所推崇的完全市场经济,而是加进了政府调节的混合经济。政府除了“守夜人”之外,还肩负稳定经济的重任,稳定经济已经成为某种必要的公共品。

      实际上,美国政府从来没有停止过干预经济,美联储、财政部都多次扮演过类似角色,如1987年美国股市大跌,在市场恐慌之际,格林斯潘执掌的美联储就果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但是,政府的干预是有前提的,即市场已经充分作用但却无效。此次美国政府救助两房,是在次贷危机爆发一年多,市场自身修补功能已经丧失的情况下才出手的。如果继续放任,市场信心就将崩溃,事态将变得不可收拾。

      美国财政部的这次行动,不是直接拯救楼市,尽管房价下跌是引起危机的导火索,救助的对象是金融市场。单单楼市下跌并不能撼动美国经济,但是楼市连着金融市场,政府就不能掉以轻心了。

      美国需要一个稳定的金融市场,这首先是因为,对于一个以居民消费为主要拉动引擎的经济体,想增加居民的消费,就得增加居民的收入。尽管美国人的储蓄率只有5%,全部收入的95%都用于消费,但是这种工资性收入毕竟是有限的,保持足够的消费力,就必须增加财产性收入。而财产性收入增加的基础就是有个稳定的金融市场。

      美国需要一个稳定的金融市场,还因为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常项目逆差国,已经放弃了从电视到笔记本等多种产品的生产,转而依靠进口。而逆差的实质就是美国用美元交换其他国家的商品。如果没有庞大的经常项目逆差,美国就需要耗费大量资源,低效率生产自己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美国就不可能腾出手进行经济的转型和新技术革命。而要维持贸易逆差,让其他国家愿意持有美元,就要维持美元的相对强势地位。次贷危机,严重影响了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于是在前期的外汇市场上,美元持续走弱。而果断出手救助两房,是在向世界表明,次贷危机已经有了解决的途径,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美元也确实出现了走强迹象。

      另外,欧元和欧元区经济的较快增长,对习惯于靠美元国际货币地位而享有巨大利益的美国构成威胁,也是美国要拯救两房从而拯救金融市场的重要原因。

      美国救助两房的举动,对于中国市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长期以来,中国靠政府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政府投巨资搞了大量的工程,可是投资需求并非最终需求,其拉动经济的效果,远不如消费来得坚实和持久;而在全球经济放缓,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以外需为主的路越走越窄。今后的经济增长,也必须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拉动。为了增加收入和消费,除了降低税负外,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也是十分必要的。何况,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重大的反作用,股市下跌迟早会通过减少消费掣肘整个宏观经济。

      所以,一些专家有关沪深股市 “不宜救、不必救,不能救”的“三不”说法,不是负责任的言论。如果一个市场对任何实质利好都没有反应,而对任何小的利空都无限放大,意味着事实上已处于非理性状态,靠自身机能无法恢复,此时政府干预是适宜的。

      沪深两市的开户数已达1.4亿,涉及几亿人的切身福利。可以说,中国中产阶层相当大比例的收入都沉淀到了股市之中。股市下跌,让其财富缩水。而中产阶级是市场的中坚力量,消费的增长和升级也有赖他们的支出。虽然股票市场的深幅下跌尚未对金融体系产生明显的冲击,但是,从中国经济需要消费拉动来说,股市继续下跌将产生不利的后果。救市有其必要性。

      无论是供给还是需求,中国股市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在政府的掌控之中,政府当然有能力稳定市场。当然,对中国证券市场有影响的部门很多,稳定市场需要形成合力,而不是让监管部门唱独角戏。比如新的“大小非”继续产生,甚至超过了原有的规模,这恐非监管部门乐于看到的,稳定市场需要休养生息、控制发行规模,但是新股IPO也绝非监管部门能真正拒绝得了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解决问题非得各个部门通力配合。

      市场是很现实的,不但愿闻其言,更乐观其行。中国的投资者亦然。当维护市场稳定,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时,人们就会失去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