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密切关注后市走势和“2000点保卫战”之际,近日市场上一件似乎很不起眼的“小事”很值得投资者关注与思考,那就是东方雨虹上市短短两个交易日就将濒临“破发”。虽然目前市场上增发股“破发”、次新股“破发”已经比比皆是,但东方雨虹的“破发”无疑更具有解剖与思考的价值。
习惯上,人们把新股上市不久即跌破发行价视为大盘即将见底的标志,但是,早在3月26日中国太保上市三个月就“破发”之后,大盘已经跌去了43%,但依然没有见底的迹象。2007年以来上市的260只次新股中,已经有95只“破发”,大盘仍然没有企稳的苗头。这说明A股市场自从“大小非”解禁流通开始,已经是“此一时,彼一时”了,关键的问题是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导致整个市场投资信心的崩溃。
抛开现行新股发行制度将会给市场带来无穷无尽的“大小非”、令A股市场消化“大小非”的压力遥遥无期这个负面因素不说,仅以东方雨虹为例,已经能够充分反映目前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的缺陷所导致的不公现象。东方雨虹的发行价为17.33元,发行市盈率为18.05倍;上市开盘价是20.98元,市盈率为21.85倍,从一家从事防水材料的制造型企业的角度来说,这个估值定位不高,但也不算太低。东方雨虹是一家民营企业,限售股股东全是自然人,且股权十分分散,第三大股东以下限售股股东持股比例全在5%以下,即上市一年之后即可解禁流通且无须提前公告。
东方雨虹成立于1998年,即使不考虑上市之前的分红摊薄或者存在股本拆细等因素,按照目前二级市场的定价,“大小非”资产增值的幅度是“10年18倍”,而一级市场投资者只能得到一些蝇头小利,二级市场投资者已经亏损。进一步模拟下去,假如一年后“小非”获得解禁流通,股价跌到10元/股左右,“小非”的盈利空间是900%以上,而一级市场投资者加上交易成本却亏损了43%,上市首日买入的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资金更被“腰斩”。反之,假如一年后“小非”解禁流通时,股价涨到了30元/股,“小非”、一级市场投资者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盈利幅度分别为2900%以上、73%和42%。很显然,纵然股市下跌,“小非”仍然能够获得无风险收益,一、二级市场投资者则要承担市场下跌的风险。股市上涨,“小非”的盈利是几何级增长的,一、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收益则是比例级增长的,各个投资主体之间的风险收益比是严重不对称的。
这种制度性缺陷给市场带来的问题是:一、因为“大小非”的存在,加上现行新股发行制度仍然在源源不断地制造新的“大小非”,使市场整体没有了估值的底限;二、因为持股成本的不均等,将来跌破发行价的新股会越来越多,在“大小非”解禁之后,部分“大小非”减持意愿强烈的公司股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很难回归到发行价或上市价以上;三、即便行情超跌、估值超低,场外资金面对“你是一元成本,我是五元成本”的心理障碍与恐惧,也很难有入市的积极性;四、新股“破发”已经不能成为大盘即将见底的标志。
目前困扰市场的负面因素不少,但真正的核心制约因素是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的以上缺陷,值得投资者审视,更值得政策制定者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