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股票都套在高位,股市持续下跌,从小处看,影响投资者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从大处看,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金融稳定。当我们的股市走不出经济减速和企业盈利下降的困境时,金融层面的细微改革和创新则可挽救股市。事实上,在中国股市10余年发展历程中,所谓的牛市和熊市更多的与改革创新有关。
依靠改革和创新方可摆脱颓势
8月份CPI、PPI等数据公布后,人们越来越看清了经济减速、企业盈利下降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与其重蹈过去的覆辙,还不如尽快进行一些改革和创新。
就目前而言,市场期待推出双边交易的融资融券,就应该尽快搞个试点出来,任何周密的规划放在实践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融资融券等金融创新并不能替代企业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但它至少能给投资者提供多个交易选择。因为任何一种类型的投资,采用什么样的投资策略才是胜负的关键,给投资者多个进出方向的选择,等于是给了投资者策略上的准备。
所以,早讨论晚讨论,不如拿出来试点、检验,融资融券也好,可交换债券也罢,甚至备兑权证、指数期货,都可以进行试点。资本市场原本就是高风险的场所,任何要实施的改革和创新必然要经历实践的检验,有改革有创新,这个市场就有救。
银行股下跌并不是坏事
笔者在上周观点中指出,作为机构最后的防线,银行股的大幅破位标志着机构防线的失守,这对于市场来说是很危险的。但该来的迟早会来,银行股跌下去并不是坏事。银行股的下跌来源于房地产的影响,其本质是银行的盈利出现了下降。在2008年半年报中,14家银行的不良贷款3500亿元,拨备4230亿。如果房价下降、断供风潮加大,诸多假个贷的原形毕露,银行的风险是巨大的。笔者简单算了个账,目前房地产空置投资为2160亿元,这是银行房贷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假设全部形成坏账,相当于银行股2008年上半年利润全部抹掉,现在的拨备显然是不够的。届时银行股动态市盈率不会是10倍左右,而可能上升到15倍至20倍。除此之外,是银行利差减小造成的盈利下降。以上两者汇总起来看,银行的潜在风险在逐渐加大,盈利出现向下的拐点,股价下跌反映了这样的预期。银行股的下跌中,我们看到机构在夺路狂奔,或许在机构阵营彻底恐慌后,像样的反弹才会到来。
让增持成为建立信托责任的桥梁
下半年以来,两市有13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们增持了自己的股票,有12家公司的大股东增持了自家股票。从增持动机看,高管增持更多是看好公司的长期前景,而大股东增持有的是为了配合增发顺利进行,有的是为了防止被举牌收购,有的是看好公司长期价值。无论哪一种增持,对于股市来说,带来了新鲜的现金流,企业高管和大股东拿现金买股,意味着自然人和企业的利益走到了一起。
笔者认为,当增持成为上市公司高管及大股东的普遍现象时,意味着他们有了更多的信托责任,当这种责任以增持股票的方式体现出来时,投资者或许可以找到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