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1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时事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时事国内
    商务部:
    对外承包工程跨越式发展
    长三角多种途径探索国资重组改革
    江苏中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决议公告
    我国电价水平
    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内幕交易民事赔偿第一案原告撤诉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正公告
    保育钧:发展民营中小银行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长三角多种途径探索国资重组改革
    2008年09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刚
      专家坦言,国资改革方式孰优孰劣最终衡量标准应该是怎样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最终让人民群众受益 资料图
      上海国资改革大幕重启。《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在长三角地区的国资领域引发震动。

      记者发现,上海到南京仅短短390公里路,但是在国资改革上却走着两条不同的道路。与上海以“开放性重组”和“证券化”为两大关键词的国资改革不同,南京国资改革的两大关键词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得”和“靓女先嫁”。

      国资改革专家坦言,包括上海、南京在内的诸多探索性的国资改革方式孰优孰劣尚无法定论,最终衡量标准应该是怎样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最终让人民群众受益。

      ⊙本报记者 陈刚

      曲折:国资改革曾遭非议

      以重组、上市为精髓的“上海模式”一直以来受到各方关注。

      上海国资改革的总方向是证券化,而在上海国资改革的过程中,“上海模式”也曾遭到质疑。有观点认为,上海国资是大而不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百联集团,合并后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

      正如上海国资改革遇到的争议一样,南京的国资改革也是争议不断。

      南京市规定,产权交易必须在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挂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产权交易公开透明。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挂牌只是个形式,交易却是在产权交易市场之外谈妥的。

      2004年,江苏自下而上开展“自查”行动,调查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交易过程中是否实行“阳光操作”,以及企业改制过程中MBO的情况,根据当时国资官员透露,江苏部分地区存在产权转让监管不到位、协议转让较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披露不及时、为赶进度造成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其中,南京“最引人注目”。在各种改制中,MBO的争议最大。

      争议: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转换

      记者了解到,在资产证券化总方向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上海国资整合开创了用资本手段替代行政手段的开放式重组思路。

      上海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表示,过去上海国资的重组,存在明显“三多三少”现象。体制内的重组多,体制外的重组少;与外企的合作多,与中央企业、民营企业的合作少;行政手段推动的合作多,通过市场产生的合作少。在今后吸引中央企业、全国地方企业及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参与的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过程中,上海将坚持以企业为主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突破以行政性行业控股公司为主体的调整方式。

      而在南京,发生在证券市场的典型案例是南京新百和南京中商的收购案,有意思的是,两个案例均是以“改变”南京国资改革计划的方式出现的。

      2003年,南京市政府推出“1+X”改制方案,将“1”个效益好的上市公司和几个效益差的非上市公司(“X”)打包出让,从而既可以实现国资的变现退出,又能为困难企业找到婆家。方案首个试行对象就是南京新百。

      2005年2月2日,金鹰申集团及其关联方第10次举牌南京新百,最终掌控后者24.55%的股权,超过原国有大股东所掌控的24.49%,成为南京新百的大股东。

      2005年8月19日,证监会正式批准江苏地华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并购南京中商事宜。

      伴随这两个收购事宜成功的,是南京“1+X”改制方案形式上的失效。与此同时,南京的国资政策也相应变化:从“以退为主”到强调“有进有退”,进而要求国资也要“积极进入一些优势领域”,特别是在原本强调要退出的商业竞争性领域。

      成果:国资改革殊途同归

      国资改革专家坦言,包括上海、南京在内的诸多探索性的国资改革方式孰优孰劣尚无法定论,最终衡量标准应该是怎样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最终让人民群众受益。

      2003年4月,上海四大国有商业集团重组聚合,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航母--百联集团,随后锦江、新亚集团合并成锦江国际集团,2004年,农工商集团引入5家国有战略投资者,进行国有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2004年初,上海电气集团,引入民营战略投资者,赴香港上市……

      曾主管上海市国资委改革的官员表示:“当时全国许多地方是一卖了之,而上海则反其道而行之,大的国企抓住抓牢,推动国有资本在大的国资间流动重组,然后再利用其靠近资本市场的优势,上市,从而体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这种思路下,百联合并,农工商上市、上海电气重组上市都是典型代表。

      而在南京,2002年初,被形象地称为“三联动”的南京国资改革全面启动,南京国企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职工身份转换、资产关系转换、债务关系转换。这一年,南京市政府的一号文件《南京市国有工业企业“三联动”改革工作实施细则》称,“国有资本的比重逐步调整到30%左右”,且2004年为最后时限。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今年初公布的一份名为《南京市2003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情况之一》的文件显示:截至2006年底,南京全市323家国有工业企业、221家国有非工业企业和146家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工作全部完成。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从改制前超过100%下降到目前的60%左右,全市国有经济资产总额由2002年的1150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2913亿元,增长153%。7.9万名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原先托管的7.2万人绝大多数实现再就业,保持了社会稳定。

      呼吁:游戏规则应更加透明

      江苏省社科院叶克林教授表示,南京在经过一些列探索之后,政府已经通过国资委作为资产所有者与企业分开,不管是资产重组还是资本经营,从理论到政策上,已经很清楚。但记者了解到,这一次,上海做得更细致。

      上海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日前表示,根据《若干意见》,上海将建立一套参照上市公司监管,透明、规范、高效的国资监管制度,逐步形成全面覆盖、权责明确、分类监管、流转顺畅的国资监督、管理和运营体系。

      《若干意见》还指出应明确各类国有资产监管的责任主体,并要求通过定期披露国资监管重要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国资运作的透明度和运作效率等措施增强国资监管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叶克林坦言,上海和南京都还有一些大型企业要进行改革,关键就在于政府如何公开透明的进行国资改革,国有股权重组都需要进场交易,遵循游戏规则!“目前国有资产的监管主要通过国资委进行,具体的操作过程也可能出现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就是违法问题,需要纪检部门、监察部门通力合作。让违法违规的人得到惩罚,否则很难保证游戏规则的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