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7月份相比,8月全球船市的成交量(以载重吨数计)环比大降近4成,整个造船市场或许正在迎来“冬季”。
9月12日,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包张静更向记者表示,以成交艘数计算,今年1至8月份全球船舶成交数更是大降了四成多,而如果随着新船不断交付,航运市场运力过剩与经济下滑两因素相叠加,未来整个船舶市场的前景将越来越不乐观。
记者注意到,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8月份全国新船成交量为119艘、1402万载重吨,分别较7月份的259艘、2271.6万载重吨下降了54.1%、38.3%。
实际上,“从船型上来看,今年以来全球船市格局已经出现微妙变化。”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07年全球造船市场可谓是“全面开花”,今年以来则主要集中于好望角型散货船和VLCC(超大型油船)。
对此,包张静也持相同看法,并且他指出船型相对集中本身就反映了今年市场的变化,也增加了造船市场的风险。
“一艘VLCC的载重吨数可以相当上好几艘小船。”包张静同时指出,市场向两大船型的集中,从数据上看,也导致今年全球承接新船的载重吨数,相对承接新船艘数下降幅度小一些。
另一方面,包张静指出,前8个月全球船市向两大船型集中,也反映出全球船运市场的格局,即油运与干散货运输市场偏紧,船东仍急于扩张运力。“但问题恰恰是,随着航运市场步入低迷,造船市场自然走入冬天。”他说。
对此,本报记者也注意到,近期波罗的海指数(BDI)连续16个交易日大幅下挫,截至当地时间9月10日收盘,报收于5026点,较之今年5月的历史最高点11067已经暴跌55%。
更令人担忧的是,从长期来看,近年来的航运市场的热点——干散货运输市场存在着潜在的运力过剩。事实上,早在去年全球市场最为火热之际,业内对此已经形成供识,但船东们对此似乎置若罔闻,仍在不断签订新船订单。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球船东拥有的800艘左右、约1.38亿载重吨。与此同时,全球手持订单却达到807艘,约1.51亿载重吨。”包张静向上海证券报直言,显而易见,手持订单双双超过现有船东运力规模,不可谓过剩不严重。
据他统计分析,今年全球新船成工量约1.1亿载重吨、2009年将为1.6亿载重吨、2010年更达到1.86亿载重吨。
加之,“近两年全球造船产能的不断扩张,届时造船市场必将面临船企‘吃不饱’的局面。”他说。实际上,就其观察,我国有些中小船厂今年几乎没有新接订单。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造船市场最坏的日子远没有到来。因为尽管8月份新船成交量大幅减少,但新船价格却依旧保持着坚挺,且克拉克松新船价格综合指数上升到190点的历史最位。
但是,“即使在目前高价接单,船企的利润空间已经很少甚至赔钱,而随着船市供求关系的转变,船价或早或晚将调整,整个船市的‘严冬’也将随之而来。”另一位业内人士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