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9:专版
  • 10:信息大全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专题
  • T4: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热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年 9 月 1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产业·公司
    农业部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国家粮食局:做大国有粮食企业 确保粮食安全
    交通运输部专项治理
    水路内贸集装箱超载
    全球船市渐“入冬” 8月份成交量环比降近四成
    我国煤、电行业
    两大领军企业签订“七年之约”
    16个名额数千人争
    央企高管招聘结束报名
    我国建设领域
    今年将节煤1600万吨
    中秋短途游市场火热
    我国调整装备制造业部分设备进口税政策
    联手新加坡基金 首创置业全球叫卖顶级豪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农业部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2008年09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文元
      ⊙本报记者 刘文元

      

      农业部昨天发布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年—2015年)》。《规划》的实施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有力支撑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规划》针对我国当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布局仍待进一步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和扶持政策尚不完善等现实,提出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强化基础、壮大产业”的总体思路,明确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定位与主攻方向,推动产品空间集聚和产业升级整合,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规划》确定了我国未来8年优势区域农产品发展的整体目标,力争经过八年的努力,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更加优化,优势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优势区域对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5年,重点培育16个关系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农产品,形成一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一大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优势农产品生产重点县,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通过区域布局的优化,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区域农业功能得到强化,有效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

      《规划》希望通过发展区域优势农产品,使我国农产品基本供给能力得到强化。优势区域内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综合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农产品单产水平不断提升。优势区域粮食在全国总产量中的比重保持在90%左右,棉油糖比重分别达到99%、95%、84%,柑橘和苹果比重分别达到80%左右,牛羊肉比重分别达到45%和48%以上,牛奶达到83%,水产品达到85%以上。

      《规划》确立了国内消费需求量大,生产有潜力,能确保国内基本供给或具备较强出口优势的16个主要优势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甘蔗、苹果、柑橘、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出口水产品、马铃薯和天然橡胶。

      为了实现《规划》提出的任务和目标,未来8年我国将加强科学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提高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完善农业设施装备,强化优势农产品生产基础支撑;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优势区域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大市场和信息体系建设力度,促进优势区域农产品产销连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大优势区域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