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昨天发布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年—2015年)》。《规划》的实施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有力支撑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规划》针对我国当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布局仍待进一步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和扶持政策尚不完善等现实,提出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强化基础、壮大产业”的总体思路,明确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定位与主攻方向,推动产品空间集聚和产业升级整合,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规划》确定了我国未来8年优势区域农产品发展的整体目标,力争经过八年的努力,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更加优化,优势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优势区域对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5年,重点培育16个关系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农产品,形成一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一大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优势农产品生产重点县,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通过区域布局的优化,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区域农业功能得到强化,有效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
《规划》希望通过发展区域优势农产品,使我国农产品基本供给能力得到强化。优势区域内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综合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农产品单产水平不断提升。优势区域粮食在全国总产量中的比重保持在90%左右,棉油糖比重分别达到99%、95%、84%,柑橘和苹果比重分别达到80%左右,牛羊肉比重分别达到45%和48%以上,牛奶达到83%,水产品达到85%以上。
《规划》确立了国内消费需求量大,生产有潜力,能确保国内基本供给或具备较强出口优势的16个主要优势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甘蔗、苹果、柑橘、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出口水产品、马铃薯和天然橡胶。
为了实现《规划》提出的任务和目标,未来8年我国将加强科学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提高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完善农业设施装备,强化优势农产品生产基础支撑;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优势区域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大市场和信息体系建设力度,促进优势区域农产品产销连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大优势区域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