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同比上涨4.9%,涨幅连续4个月回落;与此同时,国际原油价格也在近期大幅回落。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专家和评论提出要充分利用物价和油价回落之机,适时推进被高通胀预期所延迟的包括油、电、气、水、热等在内的资源价格和公用事业改革。
资源价改当然确有必要。但任何改革举措的出台须要考虑约束条件,权衡成本和收益,否则,贸然推进改革会适得其反。
我认为,尽管8月物价和油价都有所回落,但目前还不宜匆忙推进资源价改。理由主要有三点:
其一,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年初国家确定的物价涨幅在4.8%,8月CPI虽然回落到4.9%,但仍高于这一水平,考虑到去年价格翘尾因素的影响,今年余下的几月,物价有可能维持在5%左右甚至略低,然而,翘尾因素纯粹是一个为了统计方便而制造出来的统计工具,并不反映实际的物价变动情况,因此扣除翘尾因素,实际物价还是很高。
另一方面,更应看到,在CPI回落的同时,反映工业品出厂价格的PPI同比上涨10.1%,再创十余年新高,特别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3%。PPI的上涨实际是由此前石油、电力等的提价推动的。虽然近期油价和大宗商品交易价格的回落会使得PPI趋于现有水平,但如果全面启动资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改革的话,则可能会进一步推高PPI,而PPI终究还是要传递到CPI上来的,通胀压力的加大对民众生活造成的影响不说,它也会进一步加大国家宏观调控的压力,并对经济发展造成新的不确定性。
其二,在资源型国企自身的改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贸然推行资源价改只会加强这些企业的垄断地位,从而使民众的福利受损。真实的市场价格一方面要破除行政管制,另一方面必须要有充分的市场竞争。资源价改如果只放松前一方面,而对后一方面未有触动,那么这些本身处于垄断地位的资源企业就很可能会倾向于强化其特殊利益,民众就得为其高价格买单,这样,理顺资源产品价格关系,反映资源产品真实成本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所以,在进行资源价改前,一定要先破除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至少两者应同行进行。
其三,资源价改必须考虑到微观经济主体的承受能力。比起CPI来,对企业影响更大的是PPI,现在PPI处于历史高位,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比过去更为困难。事实上,今年以来,在从紧货币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再加上股市的持续低迷,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发改委的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倒闭了5万多家,一些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其在整个企业总数中所占比例不高。问题不在于倒闭5万家企业,而是这件事传递出了一个十分明确的信号,这就是经济的微观基础十分脆弱。
我们说,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不体现在那些享受行政垄断的企业上,也不是体现在资源型企业上,而是体现在诸如制造、装备、高科技企业上。这些行业和企业一般都处于经济链的下游,它们一方面易受到上游能源和资源行业转嫁过来的危机,另一方面又因为本行业的竞争性而不可能把危机转嫁给消费者,因此,宏观经济的波动极易使它们受到伤害。现在,信贷政策的微调使得它们能够稍微松口气,如果此时调高电价和油价,这将会进一步提高这些本已处境困难的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可谓雪上加霜。
综上所述,目前推出资源价改应十分审慎。事实上,单纯提高资源产品的价格并不能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在推进这一改革时,一定要考虑经济的稳定性,民众的承受力以及对企业的影响,还要完善市场化的监管体系。资源价改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