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国内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产业研究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焦点
    银监会:美金融动荡不会对中国银行业带来重大影响
    四家外资法人银行QDII涉及美林
    切勿因噎废食放慢
    证券市场创新步伐
    平衡实体和虚拟经济成为新命题
    关于做好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相关工作的通知
    “涉雷”中资银行增至9家
    关于做好证券交易印花税征收方式调整工作的通知
    金融创新应和风险控制相结合
    加强金融监管的全球协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融创新应和风险控制相结合
    2008年09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但有为
      ⊙本报记者 但有为

      

      大洋彼岸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巨额损失,也给所有金融从业者上了深刻的一课。近日,多位权威的金融专家官员在反思这次危机时都表示,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应同时注意防范风险。此外,金融监管应该起到相应作用。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认为,次贷危机的问题不出在金融创新,而出在面对公众的金融创新产品偏离了两点基本的经济学原理:首先,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产品违背了银行信贷可偿还性原则,没有注重借款人的第一还款现金流,而寄托于抵押物品上面;其次,衍生产品违背了让客户充分了解金融风险的原则,致使风险无限积累,超出了市场参与者可承受的范围。

      在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金融专家王君看来,次贷危机爆发前,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已经将包括金融机构高管在内的多数人挡在认知之门外。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和漫长的销售链条,导致投资者看不到按揭贷款的本质和根源。另外,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也是危机产生的诱因。

      谈及此次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教训,吴晓灵认为,应该对衍生产品的创新做出限制,并禁止在衍生品基础上多次衍生。同时,在证券化过程中,应该将部分风险保留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而不能通过证券化将所有的金融风险全部转移出去。

      王君则认为,中资银行应该关注银行业的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贷款集中度问题,不能将贷款集中投放在房地产、开发商和少数大型企业。另外,中资银行不应对流动性管理过于乐观。至于创新问题,王君认为,中资银行不能因为衍生产品复杂引发次贷危机就放弃金融创新,但关键是把创新和风险控制结合。

      吴晓灵同时认为,美国金融监管放松也是导致此次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因此适度的金融监管对市场的稳定发展必不可少。但是也不能因为担心风险而出现过度监管,要把监管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除了适度的金融监管,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范文仲也表示,中国应该吸取的教训还包括:不宜过度宣扬金融自由化和过早撤除了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之间的防火墙;在产品创新的同时不应忽视金融体系的制度建设;防止金融机构经营理念的改变助长道德风险,过于看重短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