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琼
中国汽车业进入“冬季”、多数企业产能过剩之际,上海汽车选择了在上海临港新建自主品牌第三工厂。为此,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了上海汽车执行副总裁陈志鑫。
记者:在国内,上海汽车已经有了三大自主品牌生产基地。荣威、名爵、双龙这三大自主品牌如何选择生产地?决定三大自主品牌在哪生产的因素是什么?
陈志鑫:我们将按照产品平台概念来划分生产地,这样生产成本会尽可能的低。按照目前规划,南京将生产小型发动机、A级车;临港将生产A+级车、B级车,如荣威550、750;仪征目前生产荣威750,以后生产双龙。至于MG7的新一代产品放在哪里生产,取决于平台。目前MG7平台还未确定出未来发展方向。
2009年下半年,上南合作后开发的首款新名爵将在临港投产;2009年底,首款A级荣威可能在南京生产。
记者:三大自主品牌生产基地落成了,上海汽车的自主品牌产能有多大?
陈志鑫:南京的规划年产能是15万辆,目前尚未达到。基本设计产能为年产10万辆,今后将进一步优化油漆车间、车身车间,明年可能会达到15万辆的规划产能。临港规划年产能为15万辆,现在预计是10万辆至11万辆,实现15万辆还有一个爬坡过程。仪征年产能约为5万辆。
记者:今年汽车市场环境很不好,相当多汽车企业产能过剩。一些跨国公司甚至放慢了建新工厂的步伐。尽管上海汽车拟定了销售5万辆的目标,但从目前三大工厂的产能规划看,产能过剩还是很明显的。为什么,我们敢逆流而上、扩充产能?预计何时,这些产能可以变为现实的销量?
陈志鑫:上汽发展自主品牌不是短期行为。产能和产品建设有一个先后过程,不可能完全同步进行。尽管做自主品牌的压力很大,但我想,如果市场情况允许,2010年我们将往年销售30万辆的方向努力。
记者:为什么上海汽车自主品牌第三工厂会落户临港?你们是否有出口的打算?
陈志鑫:临港是五龙汇聚之地,具有集海运、铁路、公路、内河、空港的独特区位优势。每天铁路就有两班。至于出口的事,我们先打算做好国内市场,等羽翼丰满时再谈出口。那时,大家就会清楚我们为什么落户临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