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专版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国内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圆桌
  • B6:专版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披 露
  • C2:产权信息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拯救华尔街催生“新兴凯恩斯主义”
    中国经济已处于繁荣周期后阶段
    这一课,我们本不该上
    论雷曼兄弟的倒塌
    别剥夺朱新礼的财产处置权
    一小时赚1.9亿英镑的可疑交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经济已处于繁荣周期后阶段
    2008年09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徐 斌
      ⊙徐 斌

      

      央行减贷款利息,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是中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的表现。由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华尔街风暴,又让不少人得出中国经济繁荣周期已经基本结束的结论:全球衰退之下焉有中国经济之完卵?笔者认为,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前景的判断,必须基于一定的前提条件:在中国政府采取放松政策的情况下,起码在一两年内不要太悲观。

      从国内外形势看,推动中国经济繁荣周期的主要条件并没有根本性变化。2001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推动的:进入WTO协定之后,全球一体化趋势带来的市场扩大以及全球产业链的重新配置;互联网、电子通讯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信用扩张——这是最重要的因素。

      以上第一个条件现在有所削弱。联系汇率制下人民币币值被低估,造成中国国内资产和劳动力价值被严重低估。这种情况下,国际产业资本纷纷将生产链的制造环节搬迁到中国,这一趋势从去年中国通胀趋势上升,劳动力工资上涨后有所改变。通胀是实际汇率升值的一种方式,产业资本马上发现,在中国生产其实不便宜,所以国际产业链调整近期又有回流迹象。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也是通过通胀方式完成实际汇率升值,最后导致国际需求逐渐萎缩,这也是近期中国出口增速开始放缓的根本原因。

      第二个条件也开始削弱。尽管互联网等新技术革命给中国经济生产率带来的提升空间不可量化,但通胀压力下企业盈利率下降本身就说明:由技术提升生产率的空间已经有限。

      第三个条件现在并没有削弱,反而增强了。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其实2004年中国经济就该进入结构调整,出口行业过分扩张势头就该压缩。但政府用宏观调控行政手段进行紧缩,暂时将通胀和经济过热形势控制下去了。这中间过程是:中国出口给美国产品换回美元,造成外汇占款过多,2004年CPI指数上涨到4%,央行以发行票据等市场手段或者信贷额度控制等行政手段抑制通胀。一旦通胀有所缓和,2005年底新一轮信用扩张又开始,直到2007年高通胀再次出现,新一轮宏观调控又开始。两个轮回下来,现在应该是第三回合。如今美国金融系统千疮百孔,美联储只有印钞票填窟窿。问题是人民币汇率是盯住美元的,为了刺激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的出口,升值幅度势将放缓,这注水的美钞能流到哪里?只会流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市场了。而目前紧缩让通胀形势有所缓和,同时经济由过热转向偏冷,中央经济工作目标开始转到保增长,近期减息或许就是新一轮信用扩张的标志。

      前两个条件变化,中国经济体内部早就开始消化,主要途径就是产业转移和升级。产业转移在现有制度下,要比升级容易得多。这一点,我们从近年来中西部固定投资增速一直高于东部地区可以看出来。因为产业大搬迁必然会引起地方基建投资大增长。产业升级由于中国工业后发优势较为明显,和先进国家工业水平差距本身就是提升空间。这限于制度等诸多因素未必一帆风顺,但从近期零零碎碎的报道中可看到,中国企业是一直在努力的,对其结果不可过于悲观。

      经济调整是纠正经济体在繁荣周期内所出现的失误。如果政府干预让市场不予结清,那么后面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大萧条。如果资源错配很快得到纠正,那么经济很快就会走出调整,进入下一轮繁荣。就中国经济而言,此轮繁荣周期内的最大失误是出口部门过分扩张,它实质上是全民强制储蓄下的信用扩张,最终可能由于国际间债务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大调整。但在近期由于中国政府的干预,此轮信用扩张引发的繁荣还会持续下去,一直到下一轮通胀出现为止。不过,下一次的通胀恐怕形势会更严峻。但在此之前,我们也许还有一两年美好时光。

      观察此轮中国经济繁荣周期进程就会发现,中国经济目前其实还在繁荣周期里面——谁见过经济增速10%的衰退?不过,已经处于繁荣周期的后期了,其标志就是2007年开始通胀形势要比2004年更严峻,以此逻辑类推,下一轮通胀再次出现势头恐怕将更猛。如果外汇储备规模飙升到3万亿美元、央票规模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下一轮宏观调控行政手段还会有多大的空间?到那时,也许才会看到真正的经济大调整。

      (作者系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