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WTI原油创本轮调整新低(恰好落于黄金分割技术支撑位)后一路强势反弹,隔夜10月基准合约曾一度冲高至130美元,收盘价较前一交易日大涨18.6%。与之对应,美元近来则是厄运不断,不仅前期上涨趋势被中断,且下跌压力逐步增强,隔夜美元指数收盘重挫1.96%,跌幅也创出历史新高。
“两房”冲击效应余波未了,华尔街风声鹤唳,特别是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流动性救助政策的出台,无疑更令美元走势雪上加霜。如果从曾经原油强势、美元贬值到前期原油疲弱、美元反弹,再到最近原油反弹、美元调整这三阶段来看,似乎验证了美元与原油之间存在的强负相关性。但究竟是美元主导原油还是原油主导美元的问题,市场往往各执一词,相互争辩,却无法给出确切解释。
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对原油美元关系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假设你是一个有独立铸币权的原油进口大国,当国际油价下跌时,基于消费需求价格弹性,你会进口更多原油作为储备或国内消耗。而原油是以美元计价,因此在外汇市场上对美元的需求增加,将导致美元升值(原油跌,美元涨)。当美元不断贬值时,美元相对其他货币成本降低,一方面,你可以借贷美元购买原油或进行原油衍生品投资;另一方面,美元贬值也意味着原油名义价格下降,进而促进原油需求量增加(美元跌,原油涨)。但美国情况比较特殊,既是原油出口国又是原油进口国,因此美元和原油实际上既相互影响又错综复杂。根据我们构建的原油和美元定量模型输出结果,原油最突出特征是强自相关性,而美元对原油的影响系数仅为0.18,且二者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应该说,原油承载着国际商品市场定价中枢职能,其价格波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7月中旬油价触顶回落,宣告了持续长达9年的大宗商品牛市终结,整体市场流动性骤减,系统性风险随即显现。在原油价格不断回落的同时,美元指数几乎同步开始启动新一轮反弹行情。此外,美国经济数据强势表现更是超出市场预期,而其他发达经济体如日本、欧元区,特别是英国经济衰退迹象明显,OECD经济展望报告似乎也验证了这种可能。因此,一时间包括官方机构和媒体似乎达成共识,将美元走强归因于其他经济体表现将弱于美国,却忽略了短期资金流动的频繁性特征。市场永远受资金增量驱动,在国际间流动的巨额资金,一方面出于对各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前景的担忧,另一方面则基于对商品从“高溢价”回归本质的预期,因此选择美元作为其暂时的避险工具,而实际上从欧美银行间短期拆借市场利差来看,利差幅度并未出现明显收敛,这也注定了美元强势所蕴含的非稳定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美元和原油关系已经非常弱化,且原油持续强势,甚至反弹至前期高位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从资金流动特征分析,9月末将是诸多商品基金产品季度收益报告期,而原油一般占基金配置比重较高,不排除机构因避免出现投资者大幅赎回所采取的自救措施。
(作者为新湖期货原油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