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热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年 9 月 27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杨应群:炒作不利于收藏和艺术市场的发展
    “国庆”金银币潜力无穷
    书画“不完全佚名”造假法之克隆性伪作辨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杨应群:炒作不利于收藏和艺术市场的发展
    2008年09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版主持 杨 琳 特约撰稿人 杜南发
      ■华人收藏家大会名家访谈实录之七

      2007年7月,上海朵云轩15周年庆春季拍卖会中,由20余件精品书画组成的《袖海楼藏画》专场成为当年春拍的一大亮点,当时该场拍卖中的26件佳作仅一件流拍,共拍出了1280万元的佳绩,可见其藏品在市场的受宠程度。而袖海楼的主人正是今天被采访者杨应群先生的父亲杨启霖——新加坡一代大收藏家,在其珍藏中,张大千作于1947年的《溪山云屋》、徐悲鸿的《钟馗图》都值得称道。

      ■人物介绍

      杨应群,1958年生。祖籍广东潮安。从事制造业,业务遍欧亚各国。父亲为新加坡大藏家杨启霖,其“袖海楼”收藏自50年代开始集藏,迄今近半世纪,古今兼备,数量规模为新加坡当前中国水墨画收藏重镇。杨应群自小追随父亲涉猎书画,家族继承“袖海楼”收藏,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

      ⊙本版主持 杨 琳 特约撰稿人 杜南发

      

      

      上个世纪初,杨启霖随母亲从故乡潮安“过番”南去,凭借着诚实忠厚在新加坡扎了根,后来成为顶顶有名的世界级富豪。随着事业的蒸蒸日上,杨启霖渐渐爱上了书画收藏,并创建了著名的“袖海楼”。杨应群自小追随父亲,对书画也涉猎颇深,之后继承了父亲传下来的“袖海楼”,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10月8日,首届华人收藏家大会召开在即,这位为中国书画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收藏大家之子杨应群先生也应邀出席,并接受了专访。

      

      从买画送礼到迷上收藏

      您父亲杨启霖老先生,是白手起家的商界前辈,成功开办实业,业务繁忙,他为何会对中国书画发生兴趣?

      杨应群:父亲会对中国书画发生兴趣,最初是和做生意有关。有一回,一位日本商家到店里,看见挂着的一张齐白石的画,很喜欢,父亲就拿下来送他,日本商人很高兴,当下就做成了大笔生意,这引起我父亲很大的兴趣,从此开始积极购买书画,但最早的动机是为了送礼,后来自己也渐渐喜欢上书画。而当时的大藏家陈之初和刘作筹、画家陈宗瑞、陈文希等都是潮籍乡亲,大家常有来往,耳濡目染,对父亲也有很大的影响。他在购买书画时,往往也会向他们请教。

      您父亲最早收藏了哪些书画?

      杨应群:最早的就是齐白石。因为日本客户最喜欢,当时画价也不高,所以他买了不少。其中有许多都送给客户,也有些送给本地同好,后来自己渐渐对齐白石有了认识,开始产生兴趣,自己也保留一些,这是他收藏书画的开始。

      当时您父亲收购书画的来源是哪里?

      杨应群:他的来源很广泛,当时的本地收藏家像陈之初、刘作筹、郭木松等,彼此之间都会互相转让,后来郑应荃的收藏也有不少转让给他;之后专门售卖中国书画的中华书局等,都是他的来源。特别是在“文革”时期,中国许多文物商店清理出大批书画,以工艺品的价格,整批出口,我父亲经常会大批买下。有时还是整箱一个价格,连开箱也没有,就直接从码头载到公司,买画就像买货一样。上个世纪80年代,许多中国画家到本地举行画展,他也会积极支持,后来也积极参加各地的拍卖会,一直到晚年,他都是不断买画。

      您父亲的收藏有何特色?

      杨应群:他早期的收藏,以中国近现代水墨为主,到后期,他的兴趣就渐渐转向古书画。

      “袖海楼”这个斋号,有什么特别来历?

      杨应群:这个斋号来自父亲的好友——画家陈宗瑞,他早年和徐悲鸿等人都有交往。当时是我们家要出版一本画册,他就建议用这个名字为斋号。可能是因为我们家住在樟宜,又是一栋海边别墅,所以应景取意吧;又或许是因为我父亲在商界,有长袖善舞的意思。

      

      不怕假画的收藏家

      您父亲的收藏理念是什么?

      杨应群:最主要就是他自己喜欢的作品,再有就是自己还没有收藏的作品。他有一个很特别的收藏理念,就是不怕假画。他购买书画,当然也会认真找人协助鉴定,但即使别人说假,只要他自己喜欢,他还是会买,但他会用假画应有的价钱去买!他认为,真画有真画的价钱,假画也有假画的价钱,只要以假画的价钱去买就不叫吃亏。记得有一次在拍卖会上,有一幅画大家都认为不对,叫他别买,但他还是去买了,不过价格很便宜。结果后来很多专家看了都说真,拍卖公司也来想要再找这张画回去拍卖,但是遭到了他的拒绝,后来这幅作品成为博物馆展出的作品。在他的藏品中,有好几件这样事情。其实书画鉴定,经常有不同的说法,往往有真变假、假变真的情形,连皇家收藏都会如此,不足为奇。

      您现在继承了家族的“袖海楼”藏品,那您个人有没有继续收藏?收藏方向是什么?

      杨应群:是的,我对书画很喜欢,所以也一直在购藏。尤其是吴昌硕的作品,我自己买的第一张画就是吴昌硕的一幅桃子。现在,我的兴趣渐渐广泛,不过比较喜欢工笔或细笔画;此外还比较喜欢古画,觉得古画的笔墨功力是现代画家无法相比的。

      您的收藏理念是什么?

      杨应群:首先是兴趣和爱好,其次是时间,当然还得要有资本,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不计较时间,即使没有资本,也还可以从观赏和研究中有所收获。

      

      买卖炒作不利收藏

      你如何看待收藏与投资?

      杨应群:真正的收藏者,一定是收藏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这样才能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而且不论作品价格多高,他们都不会轻易卖掉。但目前艺术市场上出现的一股风气是追求投机,特别是在中国艺术市场,很多人买画并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买卖炒作,这对中国的艺术市场是有影响。

      你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看法如何?

      杨应群:我觉得很多作品,似乎名大于实。许多作品的价格都是根据市场热度和画家名气来定的,没有表现出作品的真正价值。这样爆发式的发展是不可能走很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