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土创投业中,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毫无疑问是领头羊。1999年至今,深创投的总投资金额已近40亿元人民币,投资近200个项目,其中已有37个投资项目已在海内外上市。
作为深创投董事长,靳海涛无疑是中国PE和VC业的大佬级人物。靳海涛经历丰富,工农兵学商干都做过。他对资本市场也极为熟悉,早在1993年,靳海涛就担任深圳赛格集团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后,又创建赛格股份并兼任总经理,在他任职期间,赛格集团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和规范经营,从一家净资产为负的亏损企业,变为一家有6家上市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在赛格集团任职期间,靳海涛主持过多个公司的重组、购并、转让、上市甚至清盘,仅发行股票就操作了6次。靳海涛坦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在赛格集团的资本运作经验,对他以后从事风险投资事业帮助很大。
2006年以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创业板推出的预期越来越明显,中国本土创投业经历了一波井喷式发展期。但2007年10月后,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国股市也出现了深幅调整,本土创投企业也变得越来越谨慎,有些企业甚至退出了市场。有些人看到最近两年有大批创投企业创办,市场有些乱,所以判断中国创投市场过热。靳海涛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中国本土创投业不但没有规模过量,而是少得很。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靳海涛则认为,深创投的投资节奏不会被市场环境所左右,深创投在投资决策中,最关心的还是被投企业的成长空间。
在股权分置改革道路上
不能有任何倒退
2007年10月以来,中国股市的大幅调整,许多人把矛头对准了大小非解禁上,而创投企业的投资入股属小非,也成为一些市场人士指责的对象。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人物,靳海涛对中国股市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靳海涛认为,除了国内外经济形势恶化等因素,现在股票市场低迷的深层次原因,是投资人对旧有游戏规则的留恋,和对新游戏规则的适应:“许多投资人的行为方式、观念还很旧,很多投资者认为投资股票就是靠价差赚钱,但实际上,成熟的股票市场上,投资者选择投资对象,首先是看能否依靠企业派发股息获得收益。如果投资者能有这样的投资理念,就会更多地去发掘企业的内在价值,挖掘企业的成长性。”
大小非解禁是股权分置改革的产物,因为股市下跌,一些市场人士也对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产生了怀疑。靳海涛认为,在股权分置改革的道路上,不能有任何倒退:“我们要充分肯定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这次改革对中国证券市场逐渐向成熟市场过渡起到了重要作用,过去证券市场存在的许多弊端,许多黑暗的东西,是伴随着股权分置状态形成的。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许多弊端消除了。现在有的投资人看到大小非减持、股价下跌,可能觉得股权分置改革的方向有问题,我认为,这样的评论是不公平的,因为世界上成熟的资本市场本来就是全流通的。”
靳海涛也坦诚,股权分置改革为中国本土创投企业创造了一个在国内市场退出的渠道。这使得创投企业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创业资本市场的投资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其实是接力棒关系。”
有了合理的退出渠道后,创投资金大量进入创新企业,中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靳海涛告诉记者,“我们国家直接融资的比重太少了,和国外相比,差距很大。西方发达国家融资是直接融资为主,我们国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
被投企业的成长空间
是深创投投资决策的关键
在中国本土创投业中,深创投拥有大量的成功案例。目前,深创投已投资近200个项目,所投企业已成功上市的数量已达37家,其中:国内上市有14家,中国香港10家,美国7家,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法国、韩国和加拿大各1家。
深创投为什么能保持如此高的投资成功率?靳海涛认为,深创投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而不会过分关注市场环境:“对我们来说,被投企业的成长空间是我们最看重的,这个企业应该有鲜明个性,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能区别于他的竞争对手。另外,这个企业还要具备高成长性,高成长能力其实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除此之外,这个企业在核心技术上,或者是商业模式上应有独特优势。如果能兼具这3点,那么你投资的企业,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上市后才会有很好的表现,如果只是资质一般的企业,遇到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等风吹草动时,就可能有麻烦。哪怕上市,投资者也不一定买账。”
除了注重被投企业的质地外,靳海涛认为,深创投的投资后服务做得较好,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做好投资后的服务工作,可以让被投企业更容易做大做强。以我们投的一个初创期项目为例,因为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该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遇到重大挑战,后来我们和企业经营者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去探索如何转变这种模式。同时,我们又把其他的被投企业和这家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帮他找到了经营模式转型的道路。紧接着,我再继续投资,和其他的合作伙伴一起投资,这家企业可能就转危为安。”
除此之外,深创投尽管是本土背景,但它拥有外币基金,对国际资本市场也十分熟悉。靳海涛认为,这使得在选择退出策略时,深创投同时具备本土创投和外资创投两种优势,而很多本土创投没有这样的优势:“我们不断开拓新的资本市场,中国在韩国、德国的第一家上市企业都是我们深创投运作成功的。很多项目找我们投,而不找别人,就是看中我们的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
除此之外,靳海涛认为品牌的作用也很重要:“公司长期积累的品牌,对创业企业很有吸引力。我们现在投资的时候,价格一般比较低,这也有利提高投资回报率。”
本土创投业没有过热
而是远远不够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创业板推出时间的日益临近,创投业从2006年起,经历了一波井喷式发展期。有市场人士认为,中国创投产业已出现了过热局面。
但靳海涛认为,中国本土创投业不但没有过热,而是发展得远远不够:“我国发展创投的时间还不长,多数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当时有过一拨小高潮,后来创业板推迟推出了,创业投资也进入了低谷。现在,我们说本土创投又迎来了春天,其中标志是同洲电子的成功上市。现在又有大批创投企业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这是好事。我认为创投业不是过热,创投资金还少得很。当然,大批的本土创投企业出现后,由于缺乏好的管理人,也出现了少数创投企业盲目投资、破坏游戏规则等负面行为,但这是一个行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
“我判断,两三年内,国内创投企业会有一个洗牌的过程,资金要向有好的管理机构和人才集中,运作方式也会逐渐走向规范化,中国本土创投业也会不断经历失败与成功,通过洗牌,中国创投业会逐步成熟。”靳海涛认为,和中国许多产业一样,创投业的发展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靳海涛认为,大量创投企业的涌现,对中国经济帮助极大,最直接的是可以改善中国企业的融资模式:“创投企业的大量涌现,对转变国内企业的融资模式和成长方式,是有巨大帮助的。正常的资本市场,企业融资应以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而中国企业间接融资占了极大的比例,这种情况是很不正常的。创业投资发展起来后,可以增加直接融资的比例。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发展是靠自我积累为主,而企业如果需要快速成长,就要烧钱,自我积累与烧钱相结合可能成为中国企业成长的主要模式,这就需要有大量投资机构来提供资金。”
软银、鼎晖、凯鹏等大批外资PE和VC,最近10多年在中国的投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取了巨额投资回报。靳海涛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已完成得差不多,创业板也应该能顺利推出,中国本土创投已遇到了历史性机遇。
“和外资创投机构相比,本土创投业有自己的优势,本土创投企业扎根本土,对国内企业更熟悉,本土投资人更善于和本土企业打交道。另外,本土创投投资策略比较灵活,出牌方法多种多样,而外资创投的投资模式很少发生变化,这也使本土创投更容易取得成功。”靳海涛认为,本土创投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和外资创投相比,除了资金实力外,视野是最大的差距:“外资创投拥有国际视野,世界上各种商业模式和新技术他都有接触,他的眼光普遍比本土创投企业要强,特别是看新经济企业眼光比较准。”
靳海涛十分看好中国创投业的未来前景:“只有大量本土PE和VC大量发展起来了,创业企业家的创业欲望和冲动,才能被激发起来,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国内本土创投投资的企业,也会成长为未来的百度、携程、阿里巴巴的。”
■人物简介
靳海涛
1954年生,工学硕士,早年服过兵役、当过工人,从大型电子企业的基层做起并在摩根斯坦利纽约总部接受过综合培训。1991年——1993年任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系统工程局综合处处长、计划处处长、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深圳市总公司总经理助理;1993年——2000年担任深圳赛格集团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兼赛格股份总经理;2001年——2003年担任全球策略投资基金驻中国特别代表;2004年至今担任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