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在A股市场的增持正在全面推进,自三大利好政策出台至10月7日,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或其一致行动人的增持案例主要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增持中国石油A股,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增持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A股,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增持中煤能源A股,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增持招商B,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子公司信达投资有限公司增持ST天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增持中国联通,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增持新兴铸管,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子公司中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中钢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增持ST吉炭、中钢天源,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增持中化国际等。上述增持对象,既包括沪深300、上证180、上证50成分股,也包括B股和中小板股票,更包括ST股票,从而兼顾了上市公司的不同情形。
地方国有企业也积极跟进。自三大利好政策出台至10月7日,地方国有企业的增持案例主要有: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增持白云山和广州药业A股,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增持日照港,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海博股份,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增持光明乳业,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增持鼎盛天工,沈阳中兴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增持中兴商业,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增持北京城建,东莞市电子工业总公司增持生益科技、北京市顺义大龙城乡建设开发总公司增持大龙地产,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增持青岛啤酒A股,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青岛海信电子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增持海信电器,武汉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增持华工科技,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增持西山煤电,珠海经济特区华发集团公司增持华发股份,贵州盘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控股股东盘江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增持盘江股份,汕头超声电子(集团)公司增持超声电子等。这就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国有资产立体“救市”格局。
非国有资本也不甘落后。自三大利好政策出台至10月7日,非国有资本的增持案例主要有:袁志敏增持金发科技,普宁市康美实业有限公司增持康美药业,中山火炬集团有限公司增持中炬高新,宁夏英力特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增持英力特,鲁楚平增持大洋电机,黄冠雄增持德美化工,浙江卧龙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增持卧龙地产,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增持宜华木业,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浙江博康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增持康恩贝等。非国有资本在“自救”时而也仿效国有资本的一些做法——或安排控股股东子公司出面,或请控股股东的控股股东出山。一致行动人的增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某些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资金短缺问题。
我们要于细微处看待增持行为的持续性,从日程上看,除9月25日和10月6日外,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或其一致行动人的增持再无间断,地方国有企业的“值日”更无任何休憩。中央企业现有147家,再加上中央金融企业,轮流“坐庄”8个月以上,还未必能兜完一圈。这次全国范围的增持行为往往有“12个月内,继续从二级市场上增持本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的2%”的承诺,新兴铸管、海信电器已被增持2%。但地方国有企业数量更多,足可以做到12个月内面孔不重复。我们丝毫不用担心国有资本后续入场问题。
12个月内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2%是什么概念?截至10月8日,境内及境内外上市公司总股本、流通A股、流通B股分别为24153.39、6297.41、270.00亿股。增持2%,即为483.07亿股,占流通A、B股之和的7.36%。这就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如果所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完成增持计划,上证指数可以上涨7.36%。12个月过去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还可以进一步增持。因此,只要空方不投降,“中央部队”、“地方部队”乃至“游击队”联合起来,还可以打持久战。
我们有抗震救灾和举办奥运会的成功经验,中国政府可以高效率地调动全国的资源,这是美国政府望尘莫及的。但我们不需要行动火爆的“救市”,美国式“救市”会导致股市暴涨暴跌。中国市场需要中医调理,需要太极拳健身。轮流增持尽管显得慢条斯理,但日积月累之下,不仅可以稳定市场,还足以培育属于中国的牛市。因此,最重要的是保持现有的增持态势,而不是拿出什么“救市”猛药。
增持常态化之后,新闻性会降低,甚至连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的增持也为媒体所忽略。但投资者自己要做有心人,从中认识到行情转好的必然性。